
“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建成使用,讓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連五鄉贠家村村民班建國站在新建的牛棚前高興地說。
2014年,在班建國的人生中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班建國不再滿足自家窄小牛棚內養的四五頭牛所帶來的幾萬元的收入,他決心擴大養殖規模,注冊成立一家專業的養殖合作社,讓自己的人生“牛”起來。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連五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座總投資達120萬元,占地15畝,建有兩棟牛棚,建筑面積達到800平方米,可容納300頭牛的“建國養殖專業合作社”拔地而起,并在2015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據班建國介紹,目前養殖合作社里存欄有可繁育母牛30余頭,每年可帶來經濟收益12萬元。預計2016年4月份,養殖合作社牛存欄量將達到260頭以上。“到那個時候,每年就不僅僅賺十幾萬元了。”班建國信心滿滿地笑稱。

除了班建國這樣在規模養殖致富路上越走越遠的“牛老板”之外,連五鄉結合自身優勢借力各方資源的“羊先生”更是不容小覷。
2013年,在雙聯單位市畜牧局的大力扶持下,蘭家村20戶群眾聯合籌建了一處占地18畝,建筑面積達3600平方米的養殖小區。目前,該養殖小區年出欄羊2000只,年收入達到180萬元。這20位“羊先生”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
截止2015年5月份,連五鄉已建成的養羊場和養殖小區20家,其中養牛場4家,養羊場14家,養殖小區2處。有規模養殖戶221家,羊存欄12500只,牛存欄3900余只。
畜牧業不斷發展,牛羊存欄量逐年上升,如何將即將出欄的牛羊盡快銷售,打開一條穩定的銷路,讓群眾無后顧之憂,盡快得到實惠,是連五鄉黨委、政府多年來潛心研究的話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全力探索與大力支持,連五鄉高莊村“雄發養殖場”在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銷售路子。

“別看我的羊都是土生土長的西北羊,最終它們都走上了香港人的餐桌。”雄發養殖場負責人馬世雄幽默地稱。據馬世雄介紹,他在十幾歲時就南下去廣州深圳打工,憑借自己的吃苦耐勞與聰明好學,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飯館。經過數年的潛心經營,飯館規模不斷發展,如今成為了深圳當地首屈一指的清真餐飲業大店。近年來隨著全縣大力發展三大富民產業的政策,他準確地判斷到畜牧養殖業大有可為。去年他借助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資280萬元,建成了一座占地20畝,年出欄羊2000余只的大型養殖合作社。而他之所以敢扔下飯館,全心經營養殖合作社,信心源于獨特的銷路。馬世雄稱,香港餐桌上出現的大多是冷凍肉,新鮮牛羊肉十分少見,而新鮮清真牛羊肉更是難覓蹤跡。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依托在深圳開飯店的獨特優勢,他走出了一條養殖、運輸、屠宰、銷售的全新路子。目前,他所出售的新鮮清真牛羊肉供不應求,許多香港人大清早過關來深圳,只為能夠買幾斤新鮮清真牛羊肉。“下一步我還想再次擴大養殖規模,讓特區人民吃上放心、綠色的清真新鮮牛羊肉。”馬世雄稱。
今年,隨著精準扶貧工作與“雙聯”行動的高度融合,連五鄉黨委、政府再一次將大力發展畜牧產業作為全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早日小康的重要產業來抓,緊緊圍繞全縣三大富民產業政策良機,不斷強化品種繁育改良、動物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飼草料生產“四項服務”,發展壯大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大戶,著力打造全縣西部畜牧大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