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全村耕地面積5300多畝,每畝產小麥玉米不過五六百斤,靠種植小麥玉米只能解決溫飽,日子一直過的緊巴巴……”5月8日,筆者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梁山鄉陽屲村遇見正在地里干農活的該村支書,他指著眼前的一道川地,喜悅地說:“今年在鄉政府和縣林業局果樹站的指導幫助下種植了10000株核桃樹苗,目前已經全部發芽了,綠油油的一片,看來成活是沒有任何問題……”

“梁山鄉地處張家川縣城西北,屬典型的邊遠貧困鄉鎮,這里海拔高、氣溫低,風大日照時間又短,山區群眾要想發家致富真是不容易,種植經濟作物核桃樹是我們經過詳細考察、咨詢了農業專家,慎重選擇認為可行的一條好路子。”梁山鄉黨委書記王保林信心滿滿地說。

縣林業局果樹站一位工作人員說,梁山鄉這次引進的核桃品種主要是“中林1號和香嶺”。這兩個品種的核桃樹生長勢較強,豐產潛力大,適應能力強,適宜林糧間作和山地梯田邊沿栽植。而且這兩種樹種栽植第三年就可以掛果,第五年進入盛果期,果實皮質較薄、仁實色鮮、營養質高。如果進行密植豐產栽培,科學管理,畝產最高可達千斤以上,同時“中林1號和香嶺”這兩個樹種也是理想的材果兼用品種。

在龍山鎮馬河村新農村旁邊的川地里,放眼望去一派忙碌的景象,人們忙著搭建塑料大棚,放線打點挖坑栽樹,問起馬河村的群眾才知道,這里的500余畝土地被天水裕農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流轉了,要在這里建設溫棚大櫻桃基地,培育每年三、四月份就能吃上新鮮大櫻桃的現代化設施櫻桃園。
“馬河川區土地集中連片,水氣光熱條件適宜,生態環境相對純凈,規劃在這里建設溫棚大田相結合、栽培育苗為一體的現代化果樹栽培基地,我們正是瞅準這些良好條件,才愿意以每畝每年600元的租金流轉這里的土地。”正在田間忙得不可開交的裕農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臉膛曬得黝黑,顧不得擦拭沾滿雙手的泥土,熱情地給筆直介紹種植基地情況,“我們合作社規劃在這里栽植大田品種櫻桃、矮密蘋果500畝,建設冬暖棚4座,每座面積1.7畝,搭建良種苗木繁育塑料大棚11座,今年春季投資超過百萬元。”
縣林業局干部馬平平說:“我們縣上果品基地規模小,但是具有后發的潛力和優勢。通過引進這些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早果豐產的標準化示范園,三年開花結果見效后,帶動附近群眾發展周期短、掛果早的矮密蘋果園,促農增收。”

入春以來,張家川縣依托扶貧開發政策,搶抓新一輪退耕還林扶持機遇, 緊緊圍繞“三區三園五帶”農業發展總體布局,按照全縣春季造林會議上的安排,實行技術承包負責制,靠實工作責任,將果園建設任務分解到鄉村,確定技術人員包村包點,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技術干部堅持現場認真開展技術服務。由分管領導牽頭成立督查組,堅持每天巡回督查工作進度,現場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通報。秉持建設西部蘋果帶、擴展中部核桃基地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以蘋果、核桃為主的果品基地,積極打造張川鎮背武村核桃園、木河八卜村核桃園、龍山鎮西梁子核桃園、汪堡花椒園、馬河矮密蘋果園、設施大櫻桃示范園、梁山鄉楊屲村核桃園七大精品示范點,計劃建園5000畝。截止目前,在龍山、木河等6鄉鎮15村共計完成果園建設5130畝,其中核桃4420畝,蘋果300畝,大櫻桃200畝,花椒210畝,迅速掀起春季果園建設熱潮,從規模速度質量方面呈現出多年來未有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