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緊緊圍繞打造 “三大富民產業”的目標,根據鄉、村實際情況和貧困戶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村級和農戶發展計劃,把精準扶貧工作主動融入“四個全面”的工作大局,重點抓好全縣“369”幫扶工作任務(三大富民產業,農村高標準實現“六化”目標,九個保障)的落實,著力破解發展“三大難題”,大打精準扶貧攻堅戰,幫助貧困地區的群眾脫貧致富。
一是以壯大三大產業為重點,破解致富渠道單一問題。深入開展 “培育產業促增收”活動,依托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清真餐飲服務業、牛羊規模養殖業和皮毛加工販運業三大富民產業,著力培育玉米、洋芋、蔬菜、中藥材、大麻等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目前已發展清真餐飲經營店13000家、賓館860家,從業人員達5.4萬人,年創收8億元以上;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66.87萬頭(匹、只),畜牧業產值達2.48億元;累計發展皮毛加工戶410戶,皮毛販運戶2261戶,皮毛產業銷售總額達2.4億余元。近三年每年推廣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2萬畝、馬鈴薯10萬畝、蔬菜3.8萬畝、中藥材和大麻各1萬畝,三大富民產業及五大特色優勢產業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0%以上。
二是以實現“六化”為目標,破解基礎薄弱難題。按照“耕地梯田化、飲水安全化、農田道路網絡化、溝壑梁峁林帶化、城鄉清潔化和耕作機械化”的“六化”要求,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縣梯田化率達95.7%,農田道路高標準化率達52.6%,自來水入戶率達96.7%以上,溝壑梁峁林帶化率達95%,城鄉清潔化率達53%,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44.36%。三年來,修繕橋梁34座,安裝太陽能路燈44盞;硬化修繕道路402.26公里,村道硬化率達到90.75%。
三是以“九個保障”為根本,破解服務水平不高難題。主要是抓好“三房三育三保”(“三房”即:農村危舊房、綜合服務用房、村民集體活動用房;“三育”即義務教育、技能教育和素養教育;“三保”即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和組織保障),進一步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均衡發展。三年來,改造危房6120戶、易地搬遷1437戶,建成127個標準化公共衛生室,建成農家書屋255個,累計修建村陣地121個, 81%的村級場所達到“六室八有”標準。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幼兒園19所,擴大學前教育覆蓋面;加強“伊香拉面師”、“電焊工”和種養技術等職業技能教育培訓,新建勞務基地30個,年均輸轉勞動力6.8萬人、創勞務收入8億元以上。竭力抓好城鄉低保的規范管理,2014年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1億元,全面推行新農合“一卡通”工作,2014年累計為61.3萬人(次)報銷新農合補償資金1.08億元。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范圍,2014年參保12.1萬人,發放養老保險金2305.2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