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二五”以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扶貧開發等重大機遇,努力克服霜凍、洪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嚴重影響,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積極實施“依托天水、聯接平涼、融入關中、特色領先、乘勢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十三五”時期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縣新聞中心特開設《發展回顧》專題欄目,對“十二五”期間縣域經濟發展進行全方位回顧報道。
“十二五”期間工商經濟發展較快

十二五期間,全縣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工商經濟得以較快發展。
一是工業后發優勢強勁。規劃建設東部礦產業加工園區,占地面積3100畝,已完成總體規劃和環評,儲備用地1641畝,園區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煤電冶一體化工程等招商項目已簽約,工業后發優勢強勁。
二是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扶持伊味思、建民清真調味品、清真明膠等一系列清真食品加工企業10余家,初步形成了清真肉制品、清真餐飲、清真調味品等為主的清真食品產業。
三是工業集群基本形成。以產業集群為抓手,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園區拓寬為兩個片區。胡川片區規劃占地1321畝,目前,儲備用地570畝,完成了園區總體規劃設計,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袁川片區規劃占地2100畝,入駐企業3戶,均已正常生產。總投資5.2億元的太極集團年產900噸阿膠生產線一、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三期工程完成規劃。年產6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即將建成投產。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規劃用地2017畝。

四是品牌戰略初見成效。先后有伊味思、建明調味品、羲龍飼料廠被確認為“甘肅省著名商標”,建明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正在申報中國進出口貿易企業,鑫達礦業、裘革廠進入全市“10強50戶”企業。五是推進物流與商貿業快速發展。建成通達農貿市場、龍山鎮商業城、馬鹿金色市場等綜合市場5處,修建同仁建材市場、張川鎮活畜交易市場等專業市場7處。新建和改造“萬村千鄉”加盟農家店177戶,遍及全縣15個鄉鎮140個自然村,城鄉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