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窮根”戰貧困
——張家川縣雙聯扶貧融合側記

現在,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自來水引到了灶房里,房子修到了平川里……“這都是精準扶貧和‘雙聯’行動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陽鄉大陽村村民楊小平質樸的話語道出了該縣所有群眾的心聲。
“政府給我們發放了5萬元的貸款,還無利息、無擔保,幫我辦理慢性病證,以后看病門診上都可以報銷……”提起雙聯和精準扶貧工作,身患重病的大陽村村民楊耀存就會拿自己家的事做例子,證明雙聯和精準扶貧工作不是光說不干,而是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

新一輪扶貧開發,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打的是“攻堅戰”。
在改扶貧“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的過程中,張家川縣始終把精準扶貧作為推進扶貧攻堅和雙聯行動的著力重點,緊盯最貧困的鄉村、最困難的群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實做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各項工作,切實增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縣扶貧辦主任妥保平說,全縣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全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緊密結合“1+17”工作方案,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的要領,結合縣情實際制定了“369”(即三大富民產業、農村高標準實現六化、“三房三育三保”九個保障)扶貧工作任務,提出了“3581” (聚集省市縣3級聯村單位,匯集黨政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宗教界人士、致富帶頭人、外引力量5支幫扶隊伍,齊集8000名幫扶人員,促進10.45萬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幫扶模式,派駐11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助力精準脫貧,著眼推進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補齊短板、狠抓關鍵,真幫實扶、真抓實干,全力推動扶貧雙聯行動取得新成效。

在扶貧雙聯工作站,大陽鄉黨委書記洪三姓告訴筆者:“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按照省市縣關于精準扶貧的要求,我們鄉成立領導小組,建立扶貧雙聯工作站,抽調專人負責,將目標責任落實到了人,做到戶有表、村有冊、鄉有電子檔案,準確掌握全鄉各村貧困底數,確保各村數據真實、可靠、能用。”
幫扶干部馬建平說,為了扎實有效開展精準扶貧和雙聯工作,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組織上選派我進駐大陽鄉大陽村,幫助群眾破解發展難題。為此我與村兩委班子積極走訪調研,掌握群眾需求,列出需求清單,著力解決老百姓反映突出的基礎設施問題。至目前大陽村實施了共計10000平方米的小巷道硬化工程,栽植200多棵村內主干道綠化樹,新修350米排洪渠,硬化28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搬遷59戶有住在地質災害區的農戶,搭建一座橋梁……真正解決了全村328戶人,1500多人的生產生活問題,得到了群眾的一片贊揚聲,為黨和政府樹立了良好形象。大陽村村民楊峰告訴筆者:“我們村的路,以前坑坑洼洼,雨雪天根本出不去,上學難、看病難,通水泥路是一種‘奢望’,如今夢想成真了,老百姓出門打工或做生意都特別方便。”

像大陽鄉大陽村搶抓黨和國家精準扶貧和雙聯行動政策機遇,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培育致富產業,樹立發展信念,分享扶貧雙聯成果,正闊步邁上小康大道的只是張家川縣115個貧困村中的一個縮影。
如今的張家川,全縣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致富奔小康的熱情正在不斷高漲。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張家川縣能夠與全國全省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