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今年,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的工作主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更加注重長遠發展、更加注重普惠民生、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更加注重統籌兼顧,著力在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富民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均衡發展、社會治理能力建設上實現新提升,強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近期,張家川新聞中心將推出《回眸2015》專題報道,通過多種形式,展現2015年全縣各項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果、新經驗,進一步激勵全縣上下為實現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功立業。
張家川縣工業商務并重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2015年,張家川縣工信局按照“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圍繞五大目標定位和“強基礎、建園區、抓項目、促發展”的總體思路,以重大項目落實為抓手,以優質服務為保障,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夯實市場基礎,不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有力推動了工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狠抓三大工業園區建設。為加快推進 “工業強縣”戰略實施規劃,縣委縣政府自2006年以來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謀劃啟動了集金屬礦產品加工、非金屬礦產品加工、物流倉儲為一體的東部礦產業開發園區;以建設“中國西部清真食品城”為目標定位的中部清真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園區和以建設“中國皮毛之鄉、隴上商貿重鎮、張家川縣商貿中心”為目標的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歷經“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的強力發展,工業園區已成為我縣新型工業化實施的主戰場和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陣地,基本實現了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結,工業園區已成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平臺和支柱。截止目前,三大工業園已入住企業5戶,其中東部工業園區2戶,中部工業園區3戶。東部礦產業加工園區目前已完成了園區總體規劃和規劃環評工作,按照煤電冶一體化項目實施要求進行了項目建設用地紅線控制。中部工業園區完成了后川河治理工程有效保護園區企業夏季安全度汛。中部園區胡川片區供電工程和供水工程已全面完工,有效解決了胡川片區企業的水電需求問題。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已委托咸陽城市設計院進行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見稿,待評審。污水處理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正在進行工程設計。
力推工商業項目建設。工業項目方面:2015年以來,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力爭在“十二五”收官之年項目建設取得進一步發展。一是太極集團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年產900噸阿膠生產線二期工程計劃已完成了生產車間、倉儲車間、配電室、廠房、辦公樓等建筑工程,設備已安裝調試到位,正在申請GMP認證,近期將進行試生產;二是鑫達礦業50萬噸鐵銅精粉技改項目已完成銅主井采掘工程,井架安裝、井口提升工程及配套通風和抽水系統建設,正在進行空負荷調試;三是總投資4.18億元三峽新能源49.5兆瓦風力發電項目,已經完成進場道路建設,場內道路已將毛路修筑至升壓站,已具備場內集電線路及升壓站全面開工條件。風機基礎墊層澆筑完成4基,錨栓組合件已安裝完成3套,風機基礎已澆筑1基,鋼筋綁扎完成2基;外送線路征地已完成44基,塔基已完成開挖15基,鋼筋綁扎完成5基,對端間隔的房屋拆除工作已完成,電纜溝開挖已完成300米;四是投資1960萬元的500噸清真明膠生產線項目、投資3705萬元的隴東糧油面粉深加工項目已完成了場地回填平整和“三通”工程,目前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計劃2015年底完成基礎設施和生產線建設,2016年初正式投產運營;五是投資1400萬元的伊味思遷建項目,已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目前在等待政府劃撥建設用地,計劃2016年動工建設;六是投資3000萬元的天水星月食品加工項目已完成了入駐我縣中部工業園區的前期調研工作,計劃2016年完成入駐園區的土地劃撥和場地平整、“三通”工作。
商務項目方面:2014年爭取到省市項目資金83萬元:一是張家川縣忘不了家政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已按照《家政服務規范》有關規定建成運營,申請到項目資金4萬元;二是龍山永興農貿綜合市場改擴建項目目前總投資達1138萬元,申請到項目資金40萬元,完成了場地硬化及兩座交易大棚建設,硬化場地8535平方米,交易大棚1645平方米;三是伊味思清真食品改造提升項目已完成投資111萬元,申請到項目資金27萬元,機器設備已安裝,已投產運營;四是“萬村千鄉”農家店10戶改造任務已全部完成,申請到項目資金12萬元,50戶信息化建設已全面完成。2015年,張家川縣康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已向發改、規劃、國土等部門進行相關手續的審批,9月底進行了基礎開工建設;張家川縣商貿城二期續建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1400萬元,完成建設規模2500平方米,計劃建成單層商鋪和二層復式商鋪;上報了張家川縣醫藥公司申報2015年甘肅省藥品流通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在待定審核評審。

積極開展經濟協作和對外貿易。一是積極參加展會,做好對外宣傳。積極組織我縣伊真香清真淀粉廠等企業參加2015全國消費促進月(寶雞)春季商品博覽會,多形式、廣角度宣傳我縣資源優勢、人文景觀、投資環境和發展政策,擴大我縣對外知名度。二是充分利用交易平臺,做好出口創匯。充分利用香港貿發網、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中心等交易平臺,推薦我縣伊味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建明調味品有限公司等特色優勢企業加強對外合作,促進產品出口創匯。同時協調各方為張家川縣千馬有限公司辦理了產品進出口證照,成功取得了驢皮進出口權。三是搶抓政策機遇,加強跨境協作。為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共建中阿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們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與中東納世利電商初步達成出口合作框架協議,為加強我縣與中東地區經濟合作,促進我縣民族特色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根據市工信委《關于開展2015年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的通知》(天工信發[2015]28號)文件精神,制定《張家川縣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大力開展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行動。一是協助中小企業依法依規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二是建立針對中小企業服務管理專家咨詢庫,深入開展企業培訓,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三是組織企業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借鑒行業標桿企業的成功經驗,促進企業開拓發展思路,強化發展意識,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四是搭建企業交流平臺,充分挖掘產品營銷渠道,協助龍頭企業、民族特色企業積極開拓市場。五是做好 “小升規” 企業培育和“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工作。2015年計劃培育“小升規”企業兩戶,分別是甘肅三力商砼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張家川縣阿陽皮毛廠,擬申報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兩戶,分別是太極集團甘肅天水羲皇阿膠有限公司和張家川縣伊味思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我們根據全縣制定的《干部聯系企業制度》,指定專人進行季度跟蹤統計,隨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和存在的問題,確保企業上檔進級。

努力做好電子商務普及工作。一是領會精神,強化政策引導。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及省、市政府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精神,制定了《張家川縣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張家川縣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助推牛羊產業效益提高實施方案》、《張家川縣電子商務獎勵扶持暫行辦法》等一系列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文件,確立了全縣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明確了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為全縣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全面調查摸底,強化電商培育。我們組織專人對全縣電子商務企業普及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統計,針對全縣開展電子商務企業少(共10戶),普及不深入,思想不重視等現狀,大力組織電商企業人員參加甘肅一帶一路黃金段電子商務培訓會及全市組織的兩期電子商務知識培訓會等50余人(次)。同時,重點培育領頭帶動企業,對張家川電子商務交易中心、易麥電商等一批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充分發揮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形成發展引擎。
認真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明責任、廣宣傳、嚴監管,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一是明責任。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完善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機制,切實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力度,強化企業安全生產經營主體責任,與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形成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管理機制。二是廣宣傳。利用電臺、報紙、網絡等宣傳媒介,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營造安全生產人人共知的氛圍。三是嚴監管。從查領導、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著手,有計劃、有步驟地檢查了建材生產企業、礦山、石油天然氣管道以及商貿流通網點。同時,有計劃、有重點地檢查了各企業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的執行情況、違規建設及生產情況,安全生產經營責任制建立和落實情況,有效杜絕了安全隱患,確保了安全生產經營,全面實現了全縣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

切實加強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保護。一是強化組織,狠抓責任落實。年初全縣召開石油天然氣管道設施保護會議,對過去幾年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總結,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精心部署,縣政府與輸油氣管道通過的龍山鎮、木河鄉、張川鎮、恭門鎮、閆家鄉、馬鹿鄉“三鎮三鄉”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石油管道保護企業與鄉鎮、村組、村民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縣、鄉(鎮)、村和管道公司的職責和義務,強力落實監管責任。二是大力排查整改,切實清理違規占壓。按照國務院、省政府辦公廳和省市安委會有關文件精神,對我縣境內的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情況進行大力排查。目前,對已發現的7處違規占壓已清理完成三處,剩余四處中,有兩處已經初步達成了拆遷清理意向協議,另外兩處(張川鎮南川村K337+747m處和恭門鎮梁灣村K348+129m處)因占壓戶要求補償費嚴重超標,占壓清理難度較大,正積極動員交涉。三是加強日常監控,力防新占壓和第三方施工。聯合公安巡護中隊、管道巡護員、縣輸油站每月堅持不定期、不定時的巡視抽查,力防新占壓和第三方施工。上半年,共協調第三方施工25余次,監護第三方施工張恭二級公路交叉4處,及時制止違章建筑房屋4起。
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水平。堅持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定不移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向新型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一是為全縣各個行業提供電子商務、網絡通訊、移動辦公等各項信息化服務,大大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提升,并與縣移動公司聯系,為中小企業建立云服務平臺應用,使全縣信息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二是積極配合縣政府網站和外宣辦,依托縣政府網站,全面設立了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鏈接和整合了相關部門建立的信息公開共享專欄,工程建設領域信用環境逐步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