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貧困地區的兒童輸在“起跑線”上
——張家川將實現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

“自從咱們鄉的幼兒園開園,娃娃可以學跳舞、唱歌,每天還給我們表演節目,精神的很……”張家川縣連五鄉中心幼兒園的幼兒園家長樂呵呵地說。自從連五鄉中心幼兒園開園后,村里的孩子跟城里的孩子一樣享受到了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這是該縣實施學前教育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的成果。
近年來,隨著勞務經濟的大力發展,張家川縣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在創造了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多。2013年以前,全縣只有三所幼兒園,且全部在縣城,部分農村幼兒只能在有條件的小學附設的學前班就讀。據統計,全縣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7萬余人,共有6933名幼兒不能按時入園接受學前教育。這一方面給外出務工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使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不能安心務工,放手發家致富,對進一步解放農村勞動力造成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大多數由留守老人照顧,不僅增加了他們的負擔,也存在著隔代教育問題。為了不讓貧困地區的兒童輸在“起跑線”上,使貧困村的適齡兒童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有效阻止貧困在代際之間傳遞,張家川確立了“扶貧先扶智”的思想,高度重視和發展學前教育工作。自從全縣學前教育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項目資金,落實縣級配套資金,累計投入6026.96萬元,其中縣級配套資金1636.96萬元,總建筑面積32017平方米,全縣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截止2015年秋季,全縣公辦幼兒園開園的有21所,全縣幼兒入園率達到了60.52%,超過了省上要求達到的55%目標的5.52個百分點。

今年,張家川縣堅持把學前教育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扶貧攻堅進程的重要抓手,按照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安排,在2000人以上行政村實施幼兒園建設項目21個,省上投資1280萬元,建筑園舍面積4320平方米,目前已進入外裝飾階段,預計2016年春季將開始招生,將解決1650名幼兒入園難的問題。
“這還不夠,今年8月20日,省委書記王三運在張家川縣調研精準扶貧時提出民族縣貧困村幼兒園要做到‘應建必建’,天水市市長楊維俊在全市精準扶貧會議時安排要優先支持張家川民族地區發展學前教育,縣上也提出了力爭在全縣實現農村幼兒園全覆蓋,我們按照王書記和楊市長的指示精神以及縣上的安排,通過深入調研摸底、廣泛征求意見,規劃在全縣15個鄉鎮91個行政村,依托小學新建70所行政村幼兒園,總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設置幼兒班216個,設園位4992個。”該縣教體局負責人米文貴說,“項目建成后,全縣幼兒園數量將達到113所,共有11504名適齡幼兒入園接受學前教育。”

目前,該縣 70所行政村幼兒園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 2016年上半年將陸續交付使用。這70所幼兒園開園后,預計幼兒入園率將達到70%以上,實現全縣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的目標。
為了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張家川縣按照“強化專業、弱化學歷”的原則,健全完善幼兒園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省政府扶持高校畢業生就業項目、優秀畢業生支教等多種形式,為貧困村幼兒園補充專業教師200名。同時,堅持緊貼農村實際,以抓好留守兒童管護為重點,以實現全年全天候教學為目標,深入研究,大膽探索,逐步建立健全貧困村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大限度解放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確保貧困村適齡幼兒從小就能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