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村幾乎家家都在養殖牛羊,也有心擴大養殖規模,可資金的來源一直是最大的難題,去銀行貸款要抵押,尤其是貧困戶,更是難上加難,如今互助協會將這一難題解決了。”說這話的正是閆家鄉車古村養殖大戶馬建康,同時也兼任該村互助協會理事長。
提起互助協會,每個從中受益的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題,方便快捷,手續簡單,借款利率低,省時又省力讓互助協會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他們將互助協會親切比喻為 “不出村的銀行” 。
2014年以來,張家川縣在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高標準、高水平組建了25個村級扶貧互助協會,資金規模全部達到70萬元以上,互助資金總量發展到2026.6萬元,全面提升了我縣互助協會工作水平。2015年下半年,為貫徹落實我省精準扶貧“1+17”工作方案及省委王書記在我縣檢查指導精神,張家川縣從8月26日開始至9月25日,利用1個月時間,在全縣剩余161個行政村建立了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實現了全縣255個行政村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全覆蓋,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貸款難的問題。

“縣上對扶貧互助協會支持力度大,扶貧互助協會發揮的作用也是越來越明顯,產生的效益也是不斷放大。貧困村扶貧互助資金的有效運營,不僅破解了農村發展資金短缺難題,更重要的是促進了農民增收。” 馬關鄉八杜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馬建平說道。
為了確保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健康運行,縣上成立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領導小組,成立了扶貧互助資金管理中心,配備總會計師。在15個鄉鎮成立扶貧互助資金管理站,配備專職會計。在村級組建互助協會,配備臺賬管理人員。同時,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會計核算體系,加強對扶貧互助資金的監督管理,確保互助資金安全運轉,互助協會健康運行。在互助資金扶持項目上,按東中西三大區域,發揮產業優勢,加強宏觀指導,重點扶持發展清真餐飲業、牛羊規模養殖業、工商貿易流通業三大富民產業。

恭門鎮楊坡村村民劉小平說,他申請成為楊坡村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會員后,得到了3萬元的貸款,又購進了4頭牛,現在存欄20頭牛,發展養殖業信心更足了。
互助協會組建以來,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互助協會雙重作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帶領貧困群眾發展富民產業,增強了基層組織活力,成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力軍。在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啟動之后,張家川縣依托村級扶貧互助協會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2086戶5.69億元,占省上下達指標的100%,確保了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放得準、用得好、廣得益、收得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