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日,張家川縣恭門鎮付川村民間小曲藝術協會成立大會在付川村文化廣場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薛林榮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文廣局、縣文化館、縣博物館等單位負責人應邀參加了大會。
薛林榮指出,恭門有“隴右第一門”的美譽,堡寨林立,地理位置特殊,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積淀深厚,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許多地方史作者、文化愛好者都非常重視恭門鎮。尤為可貴的是,這里活躍著一批文化能人、文化熱心人、文化自覺人,能夠把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非物質文化資源的當代精神挖掘出來,使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從而發揮出非物質文化的現實屬性,使之具有現實意義。付川小曲藝術協會的成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薛林榮希望,藝術協會成立后,要通過幾年的努力,拿出看得見、摸得著、能演出、可欣賞的成果。一要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以光陰不等人、老藝人不等人的高度自覺,搶救性保護和挖掘付川小曲,力爭通過最短的時間,摸清付川小曲家底。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要運用田野調查等整理辦法,充分尊重群眾的創造性,在普查和采集過程中,按照付川小曲的表現形態,真實地、不加修飾地將其記錄和描述下來,將付川小曲現有的家底摸清楚。二要充分挖掘付川小曲的現實價值,提高原創能力,使付川小曲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付川小曲是反映中國傳統文化風貌、傳統文化精神的寶庫,是鄉土化、藝術化的村規民約,也是對群眾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藝術協會要多挖掘具有現實意義的小曲,借付川小曲的傳統形式,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演出活動,或者利用小曲原調創編出新人新事的曲劇,能夠給農民群眾帶來歡樂、生氣與活力的曲目,起到傳承曲技、和睦相鄰、教化民風、烘托氣氛,以及寓教于樂、移風易俗的作用。三要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力爭早日將付川小曲申報為省級非遺項目。縣文廣局、縣文聯、縣文化館、恭門鎮黨委政府都要為付川小曲藝術協會創造有利條件,盡己所能支持好協會的工作,讓協會更好地發揮作用。通過積極創造硬件、軟件,早日躋身省級非遺名列。

“付川小曲是生活在張家川付川這一地區的人民群眾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一種民間曲藝,融合了本地山歌小調的唱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已經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恭門鎮文化站原站長王成科如是介紹。

會上,恭門鎮負責人宣讀了縣民政局關于恭門鎮付川小曲藝術協會的批復文件和恭門鎮付川小曲藝術協會組成人員名單;薛林榮和恭門鎮黨委書記為藝術協會揭牌;恭門鎮付川小曲藝術協會會長王會忠做了表態發言。

隨后,薛林榮參觀了恭門鎮鄉村記憶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