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前后,張家川縣的菜苗生意也相繼拉開陣仗。挽起衣袖、親自動手,眼下川王鄉就有不少“春播一族”忙著搶購菜苗,鐵洼村的菜農們瞅準了商機,不僅自己種菜,還兼職賣起了蔬菜秧苗和種子,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個育苗大棚成了各地菜農眼里的聚寶盆。

3月18日,筆者在川王鄉鐵洼村1號育苗大棚內看到,辣椒苗葉肥枝碩長勢正旺,棚內春意盎然。“看到沒有,這個是天椒12號。今年市面上,只有我們鐵洼村才有這個品種。第一批培育的1萬多株,都不夠我們本村的菜農分。”這幾日,育苗大戶海耀福的大棚內,格外熱鬧,每天到他家訂購辣椒苗的客戶絡繹不絕。鐵洼村馬克雄是海耀福的老顧客,每年這個時候他都來育苗棚里查看菜苗的長勢,提前預訂菜苗。

“他的這個棚里,菜苗品種多,成活率高,價格便宜,又是本村人,信譽度好。我自己的5個溫棚里,種的菜苗全是從他這里采購的。這么好的辣椒苗,今年市面上2毛5一株,老海這里賣1毛5。一千株就要便宜100元,我的一個棚就要減少成本接近200元。”馬克雄說他經營著5個蔬菜大棚,去年一年純收入近3萬元。
海耀福是一個老菜農,培育蔬菜苗已經5年了,他現在既種菜,又育苗,而且對蔬菜育苗的前景充滿信心。

“今年我育苗10萬多株,不到一周時間賣出5萬多株。剩下的5萬多株,也被預定一空。有打電話預訂的,有親自過來采購的,本村的菜農甚至直接來棚里自己移苗。品種好一點的菜苗,外地菜農不及時出手的話,很快就斷貨了。”
“前段時間出現低溫,影響了辣椒的生長,這幾天氣溫逐漸回升了,移植的辣椒苗長勢很好,到時候辣椒‘錯峰’上市,就能賣個好價錢。”鐵洼村辣椒種植大戶海耀武在自家大棚里查看蔬菜生長情況,望著剛剛移植好的1500株辣椒苗,心里非常高興。

據了解,目前,鐵洼村220個大棚無一空閑,育苗、定苗等讓農民提前進入農忙,現代設施農業已經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而鐵洼村所在地川王鄉,有設施大棚近1000座,通過“基地加合作社加農戶”的經營模式,使設施農業發展走上了規模化、專業化的道路。農戶通過育苗、種植蔬菜等特色作物實現了多元化增收。川王鄉位于張家川縣石峽灌區高效農業示范區,是全縣農業“三區三園五帶”建設中的節點鄉之一。近年來,全鄉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做活“農”字文章,走出了一條專業化、規模化的農業產業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