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緬懷先烈,繼承傳統,3月29日,張家川縣組織新建小學50余名學生前往沈遐熙革命紀念館,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清明祭英烈”主題活動。

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1941年,中共甘肅工委根據新的歷史形勢,委派他到張家川開展工作。為了扎住腳跟,沈遐熙扮作農民,在清真寺當“滿拉”,用“小兒錦”記錄地下活動,并在張家川不同階層發展黨員。到1949年7月,共發展黨員529人,建立黨支部52個。沈遐熙給張家川帶來了革命的火種,為張家川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2年,為了弘揚紅色歷史、傳承沈遐熙的革命精神,張家川縣成立了沈遐熙革命紀念館。紀念館位于張家川縣博物館四樓,總面積600平方米,分序廳和展廳兩大部分六個單元,綜合運用文字、圖片、攝影、繪畫等藝術手段,制作各類歷史圖卷260平方米,同時收集實物史料五大類50余件,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為代表的張家川地下黨人領導回漢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和爭取人民解放的奮斗歷程與歷史貢獻。

紀念館內,小朋友們滿懷著崇高的敬意和求知的熱情,認真聆聽了講解員對沈遐熙革命事跡的詳細講解,瞻仰了沈遐熙生前用過的遺物,憑吊他一心為黨、不畏艱險的革命斗志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紛紛在留言簿上留言,表達他們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我這次來到了博物館,收獲非常大,我了解了沈遐熙爺爺以前奮斗的艱苦,生活的艱難。我們一定要熱愛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五年級小朋友楊帆如是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