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十三次黨代會結束后,張棉鄉組織鄉村干部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并就會議精神貫徹情況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鄉村兩級干部深刻鉆研報告,領會精神實質,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為建設美好新張棉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旭升說:縣委陳書記在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上作的報告全面客觀地總結了全縣過去五年的各項工作,認真查找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深入分析了今后全縣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對今后的工作做了詳細的安排部署。全縣今后五年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緊貼縣情實際,是在深刻掌握我縣區位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總體規劃,為全縣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王旭升表示:“作為一名黨代表和鄉鎮黨委書記,身處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我要帶頭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代會精神,一定要按《報告》所提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措施,認真對我鄉工作思路和打算以及工作現狀進行分析,自加壓力,尋找差距,重新對工作進行定位,讓張棉鄉的發展全面融入全縣發展大局。”
王旭升說:“十三五”時期,張棉鄉將緊緊圍繞全縣“強基礎、興產業、惠民生、抓脫貧、奔小康”的工作主線,按照“黨建引領、雙聯助推、扶貧解困、產業發展、基礎完善、鄉村美麗、作風轉變”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不斷深化雙聯行動,持續推進扶貧攻堅、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改善基礎條件,優化美化鄉村環境,提升基層服務水平,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不斷夯實民族團結基礎,優化社會管理水平,為建設美好和諧新張棉奠定堅實基礎。

——以調整農業結構和培育主導產業為核心,持續提升農業和農村發展水平。深入實施“335”現代農業推進計劃,圍繞全縣“三區三業五帶”建設,統籌抓好產業發展,著力發展“三大富民產業”,努力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一是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緊緊圍繞全省“1236”和全市“1461”扶貧攻堅行動,堅持“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為主的扶貧方式,積極與縣扶貧辦聯系協調,爭取世行項目貸款,大力開展好整村推進建設項目。繼續鞏固扶貧建檔立卡成果,將扶貧項目資金落實到貧困戶,確保扶貧對象受益,提高扶貧攻堅的實效性,確保按期建成小康社會。
二是做強做大勞務產業。堅持把輸轉農村剩余勞動力,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結合全縣“三大富民產業”發展規劃,依托雙聯平臺,重點抓好勞動力技能培訓,著力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力爭使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人人有增收技能。

三是全面提升農村工作上水平。結合我鄉山區地域特點,找準項目,拓寬路子,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帶動全鄉經濟快速發展。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發展草產業,以天然草場和人工種草相結合,實行林草兼作,擴大草原面積,進一步推動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大力培植養殖大戶,逐步轉變農戶散養的飼養模式,走集約化養殖的路子,提高養殖效益。依靠科技推動,大力開展生態公益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切實改善全鄉發展面貌。
——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強發展后勁。堅持以項目為支撐,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破解發展瓶頸,增強發展活力,為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是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住現有的項目機遇,用好用活優惠政策,精心篩選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實施好村內巷道硬化工程;搶抓雙聯行動機遇,組織開展好廟川村、喜灣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及附屬工程建設;積極做好張大路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協調爭取省市項目資金,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改善群眾住房條件;扎實開展張棉、廟川、周家、馬夭、田灣等五個貧困村和先馬、喜灣、盤山3個“三最”村的項目建設,確保按期脫貧;積極銜接省市項目資金,做好農村通暢路、通達路建設,全面實現農村道路“網絡化”建設目標;繼續爭取實施貧困村和偏遠村的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確保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取得極大進展;積極協調解決周家燈盞堡組、馬夭東山組及盤山等3村8個自然組298戶1423人的單村供水工程。

二是扎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積極爭取落實張棉絲綢之路驛站文化園建設項目;配套實施張棉村特色村寨建設項目,持續推進 “關隴古道—張棉驛”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積極謀劃張大路沿線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著力打造石峽水庫、張棉驛站文化園、風電項目和東峽風景區及風光大道的觀光旅游片帶建設;全力抓好張棉街道及鄉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加強日常督察檢查考評機制,力爭使農村環境和村容村貌大力改善。
——以提高服務質量、改善和保障民生為重點,持續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一是進一步推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扎實開展農村小學“改薄”工程和村級幼兒園建設工程,不斷改善全鄉教育發展的基礎條件;要積極實施體育惠民工程,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健身、娛樂的需求;要完善校園安全管理責任制,確保校園周邊環境安全;重視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化長廊建設,不斷提升農家書屋管理水平,真正發揮“農家書屋為農家”的作用;結合村陣地建設,配套建設村級標準化衛生所,逐步建立健全鄉村兩級衛生服務網絡;加強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突出學校、鄉街道、各村小食品零售商店等重點部位及重點人群,有針對性、預見性的全面排查和消除食品藥品安全隱患,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二是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全面落實“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及時排查調處農村各類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確保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兩個共同”示范縣創建活動,深化“三聯三引三助”活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強化宗教教職人員和寺管人員學習培訓,發揮好宗教界人士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開創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面。
——以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為目標,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和干部隊伍建設,建強組織保證。緊緊圍繞基層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升目標,嚴格執行黨建工作責任制,探索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形式和干部選拔任用導向,努力營造清正廉明的發展環境。

一是持續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堅持以服務型基層組織建設為目標,著力夯實農村基層組織服務基礎,持續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在建設和平村、喜灣村村級陣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進一步規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健康運行。不斷加大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力度,把能干事、能干好事,能干成事的優秀黨員群眾納入到村級干部的考察培養程序中來。深入推進“陽光村務”活動,真正打造一批市級、省級黨建示范點。
二是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圍繞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要求,進一步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黨的意識、黨員意識,強化黨的宗旨,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圍繞縣委總體工作思路和當前各項工作部署,努力把做合格黨員的要求體現在推進脫貧攻堅上、體現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體現在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上,體現在持續加強作風建設上,體現在中央和省、市、縣委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地生根上,用實際行動展示共產黨人的時代風采。
三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按照一崗雙責要求,進一步明確細化廉政建設任務,形成壓力層層傳導,責任人人共擔,班子成員齊抓共管的局面。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以制度來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從源頭上杜絕腐敗;建立鄉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分解到村,落實到責任人,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定期匯報制,及時總結并制定整改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