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四大組織領導走上街頭清掃垃圾
體量龐大的垃圾堆不時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人行道綠化樹木上零星點綴著的臟塑料袋,在風中不停地打著旋兒……隨著這樣的情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張家川的“垃圾之困”也愈發地凸顯出來。
“垃圾圍城”這一全國性難題,對正在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張家川來說,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成長的煩惱”。幸運的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之后,破解“垃圾圍城”就被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提上議事日程,并付諸行動。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筱寧同縣政府辦機關工作人員一起清掃路面
就在全縣深入推進“三項整頓”活動之際,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甘肅,隨即公布受理甘肅省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方式。12月9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查組轉交張家川縣環境信訪投訴問題,內容表述為張川鎮、龍山鎮、恭門鎮生活垃圾堆積嚴重,污染周邊環境。投訴的內容立即成為破解“垃圾圍城”問題的“催化劑”,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的要求,張家川縣對投訴問題即轉即辦、立查立改,并持續加大查處力度,不斷加強信息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縣政協主席關春生同干部一起清掃垃圾
張家川縣城區西城南路與阿陽大道的丁字路口南側城鄉結合處一個垃圾點常年占據人行道,散發的惡臭讓周邊居民怨聲載道,這里一直是環境衛生整治中的一大“難點”。12月9日,在接到投訴問題的第一時間,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上街頭,和黨委、政府部門干部一起清運垃圾,并將這一垃圾點的存量垃圾徹底清除,吹響了向“垃圾圍城”宣戰的號角。在勞動現場,縣委書記陳晰強調,環境衛生整治是對干部作風的檢驗,必須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以干部實干帶動群眾大干,以優良的黨風帶政風促民風,堅決打贏環境衛生整治攻堅戰。

12月12日,張家川縣委召開常委會議,會議的第一項議題就是現場觀摩調研城區環境衛生的狀況。9位縣委常委深入城區及城郊河道觀摩后感觸深刻。觀摩結束后,縣委常委會議一直開到中午一點鐘,與會人員一致同意會議提出的全縣各級黨政組織要按照“城鄉聯動、干群齊動、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合力推進全縣城鄉環境衛生實現根本性好轉的要求。

縣四大組織領導再次走上街頭打掃衛生
連日來,從接到投訴到著手整改,5天時間內,各鄉鎮已對轄區多次開展地毯式排查,重點對鎮村主干道、近郊河道、溝渠進行徹底檢查,確保不遺漏任何地方。據不完全統計,向“垃圾圍繞”宣戰以來,全縣日出動300人次、機械超過30余臺,把發現的問題全部解決在一線,并對易反彈地段進行定時與不定時巡查。其中,張川鎮以莊天二級公路、張恭二級路、S305線以及木河鄉—堡山村—縣城等“六線”為重點,全面清除道路沿線暴露垃圾、城區及城郊河道存量垃圾。龍山鎮共組織動員干部群眾千余人(次),動用各類機械車輛50余臺次,清除“五堆”60余噸。恭門鎮以城區新老街道環境衛生整治為重點,共清理水渠1公里,轉運垃圾50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