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鹿鎮寶坪新村
賞關山風光,觀鄉村美景。近年來,張家川縣馬鹿鎮結合各村的特色,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精心烹制別具特色的鄉村生態“大餐”,吸引源源不斷的游客,壯了產業、美了鄉村、富了農戶。
一村一貌,再塑特色村落。馬鹿鎮的大灘村,無論是苗木種植還是特色養殖……對城里來的游客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這個曾經靠種麻養羊過日子的小村莊,現在已搖身一變“賣風景”。“我家辦的益發農家樂去年凈收入有5萬元。”大灘村村民馬義思麻自豪地告訴筆者,“村子越來越美了,足不出戶就賓客盈門。”

依山傍水的寶坪村,圍繞“古村神韻、田園麻香、林蔭避暑、農家飯菜”的建設理念,努力營造“碧綠水、滿村樹”的特色景觀,設定了建設文化旅游生態新農村的目標。“我們希望把寶坪村打造成一個美食村,讓農民種品牌糧、生態果蔬等,變粗放種植為精細種植,提高農民收入。”馬鹿鎮副鎮長、寶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小紅說,“調動村民積極性,讓每家每戶參與建設和維護,‘美麗鄉村’才能落到實處。”王小紅說,馬鹿鎮為推動“旅游富民”,出臺了獎扶政策引導村民經營農家樂、家庭旅館;鼓勵村里利用家里的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發展鄉村體驗游。

“圍繞打造鄉村景區、做好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個主題,主動前來考察、尋找商機的省內外投資客商來了十幾批。”馬鹿鎮鎮長張元明說,關山腳下的村民也因此吃上“旅游飯”。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5月至10月,僅馬鹿鎮花園村就接待游客逾5000人次,創收超過15萬元。

2月16日上午,在大灘村啟隆苗木合作社,村民馬啟明正在修建樹苗。據馬啟明介紹,這些最初投入只有10多萬元的苗木,經過5年的呵護,現在市場價值已超過200萬元,價值增加了20多倍。類似啟隆苗木合作社育苗基地這樣的苗圃,馬鹿鎮有5、6個。近年來,該鎮面向市場,把苗木培育、種植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點,引導農民抓特色、打品牌,從苗木經濟向生態經濟延生,取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一村一節,延伸產業鏈條。為了做活生態旅游文章,馬鹿鎮推進鄉村產業化經營,扶持發展一批檔次高、帶動力強、服務設施完善的農家樂、民俗游等鄉村旅游項目,推進農產品向休閑商品、農業園向休閑景區、產業村向旅游風情村轉變,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激活農村發展活力,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該鎮有農業合作社20家,發展農家樂10余戶,培植“唱‘花兒’”、“吃‘十三花’”、“體驗徒步樂趣”等鄉村游項目10個,每年吸引“鄉村游”游客近10萬人次,創造綜合效益超過200多萬元。“馬鹿鎮旅游資源豐富,積極發展‘生態經濟’,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不僅讓老百姓吃上‘生態飯’,還可以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的科學發展之路。”張元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