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的內生動力和智慧支撐,體現著一個地區的道德風尚和精神風貌。近年來,我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著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加強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縣上下呈現出思想道德基礎逐步夯實、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城鄉面貌和社會公共秩序大為改觀的良好局面。為進一步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縣政府網將刊發《文明之花》系列報道,用鏡頭和筆觸展示我縣精神文明創建成果,為我縣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文明之花】李秋紅:百善孝為先美德化人心

這是一個崇尚文明、積極進取、相敬相愛的家庭。夫妻敬業愛崗事業有成,子女熱情禮貌健康上進,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贏得了鄰里的贊美,她和一家人,嚴于律已,寬以待人,以孝理家,以德治家,譜寫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動人樂章,成為創建文明家庭的先進典型,這就是李秋紅家庭。
作為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她也是一位女強人,她先后通過全國司法考試,取得了律師資格證,被評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被評為天水市優秀黨員。08至12年,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有力地維護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受援群眾的一致好評。
李秋紅的家庭是一個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雖然只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諧、鄰里和睦,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建和諧社會盡心盡力,深受領導、同事、小區和社會的好評。
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李秋紅是一名有著15年黨齡的老黨員。多年來,她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嚴以律己,不計得失,認真完成各項任務。
2012年6月,李秋紅受命擔任縣政府法制辦副主任。雖然這里的工作千頭萬緒,事無巨細,但是她從來沒有因為困難重重而耽誤工作、推卸責任,反而把辦公室的各項工作看成自己的事業,帶領年輕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開展工作。李秋紅作為法制辦負責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加班加點,無私奉獻,毫無怨言。她堅持了自己的基本原則,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在她的帶動下,辦公室每年的各項目標任務都完成得很好,多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法制辦受到上級部門和同行們的一致好評,她本人也被評為“天水市優秀共產黨員”,以實際行動永葆一名黨員的本色。

關愛家人,家庭和睦
李秋紅說,有時工作任務重,事情多,家庭所有重擔幾乎全部壓在了丈夫李和平的肩上。但他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持著我的事業,承擔著教育子女的責任。
在李秋紅的家里,婆媳、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而在另外一個家里,秋紅是長女,且她的母親長年患病,照顧母親,承擔弟弟妹妹上學費用的責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但是,她的丈夫李和平沒有任何怨言,主動和她承擔了一切。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為兒媳的李秋紅,多年來和她的婆婆共同居住生活在一起,能夠用她那顆熱愛家庭、關愛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子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使這個家庭成為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她們夫妻結婚20多年來,家里總是充滿著和諧氣氛,笑聲不斷,深得街坊鄰里的羨慕和贊揚。
言傳身教,育子有方
李秋紅在家庭中無疑是一個孝順的兒媳,勤儉持家的妻子和成功的母親。這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家庭——老人安享幸福、夫妻恩愛和諧、子女成績優秀。她深知丈夫的辛苦,有點空閑時間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丈夫做點事情。正有了夫妻間的這種相互信任,互相關愛,才形成了一個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這個和諧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熏陶下,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遵紀守法,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家里是好孩子。”李秋紅常常這樣說。
有了這樣的家庭環境,作為子女,他們把這種優秀的家庭品質,當做鞭策自己成長、努力學習的動力。2014年6月,李秋紅的女兒以超出一本線的優異成績考取了中華女子學院金融系,2015年7月,她的兒子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張家川縣一中。孩子的成長映射出一個文明、和諧、向上的家庭帶給他們的無盡精神食糧。這些都和夫妻倆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平時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尊老愛幼,共建和諧
有人說,女人是一個家庭的晴雨表。媳婦如此孝順、體貼,家里老人自然過得開心、舒暢。2007年,李秋紅的公公因腿傷住院治療一個月,這就需要兒子和媳婦的精心陪護。李秋紅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但她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因為工作繁忙而推卸照顧老人的責任。出院后,作為兒媳婦的李秋紅將公婆接到家里休養。她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都要有人幫忙。在他們夫妻的共同精心照料下,老人恢復很快,半年后基本上生活能自理了。但因年老體弱,公公的病也越來越多,但是醫藥從未間斷過,直至老人臨終。老人平時跟每位到家的人都夸兒媳好,是兒媳讓他活的開心,舒心。也就是她的一片孝心,老人直至臨終,也沒有一句怨言。
現在,她年邁的婆婆身體狀況隨著年齡漸老逐年走下坡路,每年都要有大量的醫藥費治療疾病。但是,李秋紅毫無怨言。一發現婆婆病情復發,她都會在工作之余,陪伴婆婆去醫院,看醫生,從沒有耽誤過一次治療機會。每逢婆婆過生日,她都會和丈夫商量,為婆婆過一個開開心心的家庭生日聯歡會。她會約請孩子的大姑一家,在家里吃團圓飯,講好多體貼入微的話語。
在尊老愛幼方面,夫妻倆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作為一個家庭中的媳婦要起到中樞神經的作用,既能調動起丈夫和孩子愛家的積極性,又要時刻體現自己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好作風。媳婦尊重婆婆,孝敬老人是給下一代做榜樣,這是一種無聲的動力和命令,也是凝聚一個家庭全部力量的源泉。二是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真誠相對,相親相敬、相互關愛,家庭瑣事不能斤斤計較,人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面對家人、鄰里、同志、同事、親戚、朋友。
熱心公益,回報社會
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而且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為社會捐獻愛心活動。多年來,在汶川地震、慰問孤寡老人、幫助孤兒院孩子等一系列捐助活動中,這個家庭的成員共為社會無償捐贈錢物。特別是李秋紅經常義務為一些需要法律方面幫助的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解決了不少家庭的燃眉之急。
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李秋紅夫妻倆是助人為樂的人,鄰里關系也非常好,深得鄰里的信任和尊重。經常幫助樓內的鄰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的樓下住著一對姓惠的年輕夫妻,因他們長期在外工作,把年邁的母親接到城里居住,走時專門托付給李秋紅夫妻倆代為照顧。鄰里發生糾紛,她總會用所學的法律知識,為他們妥善處理一切矛盾。有人說,你為鄰居何必那么辛苦呢,她卻有自己的說法: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里面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20多年來,李秋紅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他們互幫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