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
——張家川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

▲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有關事宜(資料圖)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創新,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山川秀美”幸福美好新甘肅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屬黃河中游黃土梁峁丘陵溝壑區第三副區。境內共有千河、長溝河、牛頭河和葫蘆河4大水系7條河流,總長度234.48公里,總流域面積1311.8平方公里。千河水系有四岔河和后河,長溝河水系有馬鹿河,牛頭河水系有湯峪河、樊河和后川河,葫蘆河水系有清水河、葫蘆河,4大水系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7條河流均發源于隴山山麓,按照自然地勢,自東北至西南流向。
由于河流受山區地形影響,河谷強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河床比降較大。受區域地貌及地質構造影響,屬沖積山區河道,有順直、彎曲和分叉等河型。較大河流從東向西,主要有馬鹿河、湯峪河、樊河、后川河與清水河5條,多年平均徑流量1.6819億立方米,均屬渭河北岸支流。

▲縣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有關事宜(資料圖)
省、市落實河長制工作動員會議以來,張家川縣堅持節水優先、系統治理,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及時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會議,在全縣河流、淤地壩、洪水溝道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主體責任,整合各方力量,著力促進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河道采砂管理和水行政執法等工作。
——建章立制定職責 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按照“一河一策、一溝一策”要求,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分管環保水務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發改委、工信局、水務局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辦理落實河長指令和領導小組安排的日常工作。結合實際,對境內后川河、清水河、樊河、湯峪河、馬鹿河、葫蘆河干流、千河等7條河流所涉及范圍內的河流河段、支流溝道等全面實施由縣級領導擔任河長和鄉鎮區段的河段長,實行縣、鄉(鎮)、村三級河長負責制。境內7條河流由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20名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分別擔任總河長和分段河長,7條河流按流經區域共設立縣、鄉(鎮)、村三級河長560個,其中:縣級總河長2個、副級總河長3個,河長7個,縣級分段河長20個、鄉(鎮)級河長30個、村級河長510個。
——周密部署抓落實 張家川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動員會議后,全縣上下積極行動,各鄉鎮、各相關部門采取劃片包干、責任到人的辦法,對全縣死角長期堆積的各類垃圾進行清理,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各縣級河長對各自所劃河流進行全程實地巡查,與鄉村兩級河長細致交談,要求各級河長工作主動抓、提前抓,各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綜合施策,全面履職,確保了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

▲縣委、縣政府全面動員部署全縣推行河長制工作(資料圖)
——強化監管勤執法 針對全縣河道管理現狀和實際,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完善河道管理法規,嚴格落實定期執法和日常巡查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加強河道水域環境動態監管,完善河道管理保護執法監管責任單位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落實各項工作經費。加大河道管理保護監管和執法力度,通過行業執法、專項執法、部門聯合執法、綜合執法,嚴厲打擊涉河違法行為,堅決清理整治非法排污、設障、養殖、采砂、采礦、圍墾、侵占水域岸線等活動。同時,相關單位將生態理念融入城鄉建設、河道整治、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等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逐步推進城鄉建設、國土、環保、交通、水利、農牧、林業等部門與河道環境有關的規劃“多規合一”,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道管理、保護范圍,逐步確定管理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屬,建立范圍清晰、權屬明晰、責任落實的河道管理保護責任體系。
——落實經費強保障 縣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推行河長制工作,并將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縣財政逐步統籌安排資金,加大公共財政對河流管理保護投入,建立穩定、長效的投入機制,積極落實河流管理保護經費。各鄉鎮、各相關部門在積極探索建立適合實際的河流管理保護投融資機制的同時,創新思路,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河流治理保護,形成了全社會廣泛參與齊抓共建的良好格局。

▲相關部門認真落實河長制開展河道治理工作(資料圖)
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張家川縣利用電視、網絡、微信等媒體,對全縣推行河長制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不斷增強了群眾對河道保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營造了全社會保護河道的良好氛圍。建立河道管理保護信息發布平臺,向社會公告河長名單,在河道岸邊豎立河長公示牌,標明河長職責、河道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廣泛接受社會監督。目前,全縣推行河長制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