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張家川縣委書記陳晰先后來到胡川鎮深坷村、胡川村和劉堡鎮米家村、梨園村,走訪調研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有機銜接,聚焦農村“三變”改革,突出產業精準幫扶,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胡川鎮、劉堡鎮經濟發展弱、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被確定為全縣的深度貧困鄉鎮。深坷村屬純回族村,轄7個村民小組,2個自然村,全村296戶、1260人。2017年底,全村剩余貧困戶36戶198人,貧困發生率15.7%,種植業、養殖業、清真餐飲和勞務輸出為該村的主導產業。
在深坷村,陳晰走訪了解村級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情況。在了解到該村今年計劃建設426畝烏龍頭產業園,陳晰指出,深度貧困村脫貧,關鍵產業要興旺。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為美好生活奮斗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多勞多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的心熱起來、甩開膀子干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實現鄉村業興、民富、村靚。產業如何發展,就是要立足群眾實際需求,沉下心來幫扶,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堅持“一戶一策”,因貧困原因和貧困類型精準施策,真正做到幫扶幫到點子上、扶貧扶到關鍵處。同時,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破題指向,緊貼深度貧困村實際,深入研究產業振興問題,緊緊圍繞發展現代綠色生態農業,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扶持培育壯大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把產業發展切實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確保實現產業興旺、鄉村富裕的目標。

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和“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制定是精準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陳晰一行來到胡川村,走村入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與鎮村干部就“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制定和村級項目建設工作進行了交談。陳晰指出,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沖刺的關鍵階段,必須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全面掌握貧困底數,幫助貧困戶算好精細賬,堅持“一戶一策”,下足“繡花”功夫,以敢死拼命的精神沖鋒在前,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要始終堅持產業富民取向,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幫扶力量政策、信息、技術、管理、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快“一鄉一業”產業對接和“一村一品”產業培育,推動富民產業提質增效,盡力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實現穩定脫貧。要錘煉務實作風,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研究思考,切實在提高脫貧質量上下功夫,做實做細做好精準到戶到人的工作,不好高騖遠、不隨意提高標準,努力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手段、解決有限的問題、實現有限的目標,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調研中,陳晰強調,事業成敗,關鍵在人。脫貧攻堅越往后,任務越重、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勤勉工作。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振興是支撐。要強化鄉村人才振興,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要把深化農村“三變”改革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通過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和制度創新,著力解決“三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引導要素配置和資源條件向鄉村、向農業傾斜集聚;要鼓勵和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證農民能夠獲得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要把農村“三變”改革作為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作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和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有力激活農村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
陳晰要求,各鄉鎮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扎實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要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全域無垃圾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努力改善村容村貌,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舊房改造等工程,幫助搬遷群眾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改變生產習慣,逐步把致富產業發展起來,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緊盯現有貧困人口,切實轉變全縣各級干部的工作作風,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用“繡花”功夫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做到每個貧困戶的心坎上,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縣委辦、縣發改局、縣國土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