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木河鄉馬坪村黨支部書記馬文斌常說,他一直相信,奮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在他看來,馬坪村這幾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更是大家共同奮斗的結果。今年46歲的馬文斌是木河鄉馬坪村的黨支部書記,曾獲全省民族地區村黨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優秀學員、張家川縣“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法律宣傳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4年1月任馬坪村村委主任,2016年6月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村子的家長,10多年來,馬文斌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不斷開拓創新,團結和帶領村兩委班子致力于加快村內經濟的發展,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馬坪村位于木河鄉中部,有三個自然村,轄六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72戶,總人口1356人,人均純收入3680元,2017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860元。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 47戶 235人,貧困發生率為 17.51%。

▲ 瞭望馬坪村
“村上幾年沒干成的事,在他的帶領下都實現了、干成了!彼慕M村民馬學清激動地告訴記者。
馬文斌也曾無數次地說,自從自己進入村班子干起村上的事起,心底早已經把做好馬坪村群眾的事當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狠抓基層黨建,密切干群關系是馬坪村發展的最根本的保證,為了認真抓好村班子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最基層模范帶頭作用,馬文斌以每月定期召開的“黨員固定活動日”為平臺,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利用多種方式方法對支部黨員開展分類指導,形成了多數黨員在村黨員活動室集中領學、流出黨員利用電話、短信、QQ、微信等平臺遠程引學、經常向流動黨員推送篇目學的指定學,提升了村班子隊伍的整體服務能力。

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積極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互相支持,互相激勵,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謀利益,帶領群眾致富,重塑了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新形象,贏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培養致富帶頭人,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盼頭,看到實效,是村兩委班子發展村級產業,讓貧困人口真脫貧,穩定脫貧的具體措施。

▲ 馬坪村養殖產業
馬文斌先后利用精準扶貧大好政策,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組織村民參加種養殖、餐飲、家政服務等各種技能培訓,學習就業技能,加速村內勞務輸出。同時,鼓勵村民利用精準扶貧、互助協會、“雙助貸”等方面的貸款政策,搞養殖販運、開餐館等。目前全村共培養致富能人6人,其中牛羊養殖2人,牛羊販運1人,餐飲服務3人。

▲ 馬坪村南谷梁至張蔡公路實施7公里硬化
經過努力,全村10750平方米的通組道路得到全硬化;小流域治理生態梯田實施800多畝,并配套農路;(南谷梁至張蔡公路)7公里的戰備路已完成硬化。同時,帶領黨員進行義務勞動,分期分批維修更換村內已老化自來水管道,解決群眾用水困難。
村民李召生說,馬文斌為人熱情善良,朋友也多,他經常組織村級班子黨員干部走訪慰問貧困戶,幫助村上的貧困戶發展種養植產業,幫助他們解除生活上的困擾,是群眾的主心骨。
以黨建促脫貧,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有力舉措。

▲ 馬坪村新農村建設
馬文斌帶領村班子遵循“自愿籌資、自愿遷出,集中安置”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統一規劃、集中建設的方針,廣泛宣傳動員,鼓勵群眾參與。在征地過程中積極向農戶宣傳講解政策和利好規劃,村內未造成不穩定因素,大部分群眾積極參與配合,主動與村委會溝通并同意土地征用。
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馬文斌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后,提出“三高四結合” 的建設口號, “三高”,即高起點規劃,把易地搬遷項目推向全鄉易地搬遷工程的制高點,把易地搬遷項目建成全鄉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來抓;高標準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原則,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根據群眾的需求設計戶型;高速度推進,通過政府配套資金推動、農戶籌資籌勞促動的辦法,高速度完成道路硬化、水渠、新農村建設工程!八慕Y合”即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改善人居環境、與鄉鎮統籌建設相結合,實現鄉村互動、與產業開發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資源合理利用、產業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村內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努力將馬坪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打造成精品亮點工程。

▲ 馬坪村花椒種植示范點
針對寧夏杏樹具有成活率高、掛果快、產量大、肉質甜美、杏仁醇香等特點,而且適宜馬坪村自然氣候條件,可利用村內溝壑、山頂等荒地,再加以土地流轉,能夠大面積種植。馬文斌和村兩委班子在明確產業方向后,多次帶領村干部進行實地考察,計劃將矮化高產的寧夏杏樹種植確定為村互助合作社的產業項目。

▲ 馬坪村構樹種植示范點
在產業合作社正式運行后,為充分調動村內閑余勞動力,馬文斌提出村內農戶均可入股,并利用馬坪村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杏花山的獨特地理優勢,打造杏花山賞花觀光的旅游勝地,帶動村內小型經濟發展。同時,將成熟杏子果肉分離,進行粗加工,晾曬烘干除菌之后可售給周邊食品加工企業,杏仁可經加工后售賣給藥材商,形成規模食品加工商。項目收益達到較高水平時,可注冊商標,建造廠房采購標準設備將杏肉、杏仁進行細加工,制成甘草杏、酸甜杏、青梅、話梅、干炒杏仁、杏仁醬、杏仁茶等延伸食品,通過實體店鋪進行售賣之余主要通過電子商務掛靠網絡商城進行售賣。

這一個個夢想,一個個致富之舉,正在逐步提高互助合作社的收益水平。再依靠產業良性發展,多向發展,不斷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他的領導下村內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人民安居樂業,農民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然而他并沒有滿足,他經常說,自己做的工作還很不夠,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要以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奔向小康,不辜負群眾的期望。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