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自己富,別當村干部。當干部就不能怕吃虧,怕吃虧就不能當干部。”這是李具勤的座右銘。
自2016年擔任張家川縣大陽鎮河李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李具勤始終牢記“村里的事情,只要實心干,就沒有解決不了的”。
兩年來,河李村先后硬化小巷道7500平方米,實現了小巷道硬化全覆蓋;實施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修建文化廣場和文化墻,配套村民健身器材和籃球桿,安裝太陽能路燈34盞;新建村幼兒園并投入使用,完成全村2930平方米美化亮化,實施全域無垃圾治理,配備清潔人員10人,垃圾車4輛,垃圾點1個……曾經的貧困村,在李具勤等一班人的努力下,村里的面貌有了明顯改觀。
“20年前妻子摔傷癱瘓”
“李書記的人品,全村人都公認著哩。僅常年如一日,悉心照顧患病在床的妻子這一件事,大家都豎起大拇指。”年近七旬的李國建老人提起李具勤贊不絕口。1992年,李具勤妻子在田間干活,不小心摔傷了腰,癱瘓臥床至今,吃喝拉撒全靠他一人照料,兩個兒子在外打工。白天李具勤忙地里的活,晚上還要照顧妻子,做飯、干家務,樣樣少不了,只因他是家里的頂梁柱,種種這些村民們都看在眼里。
“沒當村干部之前,媳婦的日常起居和家里的活兒,勉強還能應付過來。從前年開始,村上的事情多了,漸漸地家里的事情就有些顧不過來了。這兩年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好,村里來了項目,我們一班子人跑前跑后,為的是能給村里多辦點實事。都是一村子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干不好,人家會戳著脊梁骨罵我們!”家里家外,李具勤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早上起來,李具勤做的第一件事是:準備好一天的飯,然后把水和飯放在妻子身邊,中午村里忙的話,妻子自己能熱著吃。大多時候,李具勤只要忙完村里的事,就第一時間趕回家,陪陪患病在家的老伴兒。

“家里的頂梁柱,村里的帶頭人”
盡管家中有患病的妻子,起初李具勤有些力不從心,但村民們一致推選并再三勸說,李具勤答應了。 “村民們選了我,是對我的信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實心實意地干。”作為村干部,李具勤不負眾望。
物質富裕,精神更要富裕。兩年來,河李村以遠程教育、廣播、標語等手段對全村干部群眾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吃飽、穿好、精神更好;為了讓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悅充實,村里爭取興建了老年活動中心、文化大院。在李具勤的帶動下,村里建立了班子成員聯系村群眾的工作制度,村班子成員經常入村了解民意,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村黨支部以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各種形式的黨員服務組織,全方位、多崗位開展為群眾服務活動,組織黨員帶頭清掃村內環境衛生,讓黨員聯系一、兩戶貧困戶,了解貧困戶的需求及生活生產需求等。“黨員聯系群眾”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全體黨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支部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的局面形成了。
脫貧攻堅,產業為先。上任伊始,李具勤就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培育富民增收工程上,平日里帶領班子成員經常走訪農戶,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制定“一戶一策”方案。兩年來,河李村成立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引導勞動力輸轉220多名;發放精準扶貧貸款59戶265萬元,成立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注冊資金100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遷農戶27戶,組織引導村上婦女參加各項技能培訓76人次,就近實現就業,增加家庭收入。至目前,全村減貧64戶28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9.7%。

“講和諧、樹新風,人心思齊”
如今,走進河李村,孩子們在文化廣場上歡快的玩耍,老人們圍坐在一起下象棋、打撲克,婦女們坐在涼亭的長凳上編毛衣、拉家常,男人們外出的外出,留在家里的務農活、育產業,河李村呈現一派祥和的喜人景象。
“制訂《衛生公約》、《村規民約》等制度,開展幸福家庭、禮貌家庭、禮貌村民競賽評比活動,教育引導村民改陋習、樹新風。兩年來,河李村未出現打架斗毆等不良現象,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