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個鮮活的生命呱呱墜地時,他的啼哭,承載著親人的美好愿望又滿載著醫生日以繼夜的辛勞。張家川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管助產師的王銀環就是這樣一位譜寫生命贊歌的仁心醫者,她用32年的青春年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任勞任怨、春風化雨、呵護生命,踐行著她對婦幼保健事業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忠誠。
三十多年來,王銀環全心全意獻身于醫療衛生事業,工作兢兢業業,技術精益求精,數十年如一日,以樂于奉獻為宗旨,以治病救人為己任,對患者極度負責,時刻保持著一名人民醫生應有高尚品德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情懷,扎實工作,服務人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實踐著“做一名人民信賴好醫生”,她的職業行為贏得了廣大患者、群眾的信賴和贊揚。

她工作之余,總覺得自己的這一點點技術水平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于是她先后在天水、蘭州等地婦產醫院進修學習,熟練地掌握了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婦科腫瘤、不孕不育的診治。她始終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刻苦鉆研業務,苦練基本功,不斷進取,多年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服務宗旨,以治病救人為已任,憑良心行醫,始終堅守著自已做一名醫生應有的基本準則,從未收過患者的任何禮物。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常?梢钥匆娝趧诘纳习嗌碛,體貼關心孕產婦,細心呵護新生兒,關心她們的心理狀態,及時解除病人的病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和歡迎。2005年在馬關鄉鄉西山村入戶進行高危孕產婦篩查和調查計劃免疫接種情況期間,恰遇一孕婦在家分娩,丈夫外出打工,由婆婆照顧,家庭非常貧困,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未能住院分娩。村醫在遇到異常情況后無法處理,孕婦情況危機,她聽說后,立即趕到她家,新生兒已缺氧窒息,她二話不說,口對口給胎兒進行人工呼吸,為了一個新的生命,完全不顧新生兒身上的官血、胎脂、羊水等異物。

護士小張說,眼看母子性命不保,王銀環大夫挺身而出,組織急救小組成員,沖鋒在急救第一線,快速制定手術方案,靜脈補液、地塞米松促胎兒肺成熟、吸氧、B超、胎心監護,聯系輸血科、兒科,術前談話,簽字……在血與火的瞬息變化之間,在刀與影的電光火石之中,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搶救,新生兒呼吸逐淅平穩,臉色變得紅潤,她運用自己過硬的醫療技術,將垂危的母子搶救了回來?吹侥缸悠桨,聽到病患家人感激的話語,她只是笑了一笑,將欣喜、欣慰偷偷壓在心底,又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了。她以自已的實際行動努力踐行著做一名新時期人民滿意的醫生。
在“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中,她有幸被選中,為了馬關鄉廣大百姓患者,她毅然做出一個決定放棄兩個孩子接受優等教育的機會,將她們全部轉學到馬關中學,從此,衛生院是她的家,病人是她的親人,根據馬關鄉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她逢集時上門診,為老百姓診病,沒集時下村組,不畏寒暑,風里來雨里去,常常天步行數十公里,手把手幫助和指導村級人員開展工作。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她診治門診病人2523例,完成計劃生育手術92例,下村指導工作148天,幫助規范了馬關鄉全部村組的婦幼保健工作資料教36名村級人員掌握了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方法。

她始終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按時上下班,很少遲到早退,超時下班,幾乎是她的“家常便飯”,就是節假休息日,她也經常加班工作,如遇危重病人,她總能隨叫隨到,從不推托,毫無怨言。正是這種對工作及端負責、自尊自強的敬業精神和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熱情服務態度,使她贏得了廣大患者的普遍尊敬和信賴。
她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樂于奉獻,一心撲在醫療工作上,把自己無限的熱情和愛心奉獻給了每一位前來就診的回漢患者,盡到了一名醫生應有的職責。也為醫院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她年診治病人5000余人,占全院門診的10%以上,診療人次居全院前列。
2018年,她獲得了張家川縣勞動模范稱號,欣喜之余,面對第107個護士節的到來,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對病人要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充滿愛,要用自己辛勤勞動為患者解除痛苦,這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奉獻和給予遠比索取更讓人快樂,工作中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有一顆仁愛之心,我們就會時刻為病人著想,用春風細雨般來呵護他們,用全部的精力竭誠為病人服務。”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