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張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筱寧深入川王鎮海灣、峽口兩村,走訪貧困戶,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與鎮村干部一起研究下階段精準幫扶措施,制定精準脫貧計劃。縣政府辦負責同志參加。
峽口村有三個村民小組,105戶607人,截止目前剩余貧困人口19戶117人,主導產業種植業、勞務輸出、清真餐飲和畜牧養殖業。現年48歲的峽口村一組貧困戶馬志剛,1990年在裝卸石料時不慎腿部受傷,鑒定為四級傷殘,且至今未婚,母親年事已高,已無勞動能力。馬志剛育有一養子,卻患有先天性語言障礙,家境十分困難。馬筱寧仔細查看了貧困戶馬志剛的三本賬(脫貧計劃、幫扶措施、工作臺賬)和扶貧手冊等軟件資料,了解了產業發展、危房改造、易地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在征求了馬志剛的致富意愿后,一筆一筆幫他算了收入賬,認真填寫了“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表,要求鎮村干部幫助其今年借貸扶貧互助資金5000元,用于發展養殖業,鼓勵馬志剛堅定信心、埋頭苦干,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馬筱寧詳細詢問了峽口村二組幫扶戶馬長榮老人的身體狀況和飲食起居情況,并囑咐老人的子女要細心照料好老人的生活,有困難及時聯系鎮村干部。他對馬長榮的兒子馬六生說:“讀書能改變命運。你的三個孩子學習優秀,成績突出,是對你們全家最大的安慰,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供給孩子讀書,完成學業,千萬不可半途而廢。”在貧困戶馬路路家,勉勵他擴大養牛規模,用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爭取年底穩定脫貧。

馬筱寧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各級幫扶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俯下身、沉下心,扎扎實實抓脫貧,精準聚焦補短板,集思廣益育產業,精細精確開展“繡花”式扶貧,確保脫貧政策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川王鎮和相關部門要堅持因村制宜、一戶一策、真幫實聯,量身定制幫扶脫貧計劃,注重吸納群眾意見,選準脫貧路徑,對癥下藥、精準幫扶,實現穩定脫貧。
馬筱寧強調,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期,各級黨委政府要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從嚴從實從細抓好“一戶一策”工作,有針對性地完善脫貧計劃,精準施策、精確扶持、精細算賬,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要著力抓好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增收產業培育、基本公共服務、村兩委班子能力提升,不斷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培育和壯大特色產業,提高村干部的造血功能,增強貧困群眾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要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信心,消除“等、靠、要”思想,力促貧困群眾按期脫貧、穩定脫貧。要在資金爭取、整合、管理上繼續下功夫,用足用好專項扶貧資金,切實強化資金管理使用, 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最需要的實惠。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落實精準脫貧工作的有效抓手,采取整體搬遷與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 配套好農路、電網、農田水利、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落實好土地、就學、就醫等配套政策,特別要重視搬遷后續產業培育,下功夫解決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改善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確保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要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有效抓手,加快鄉(鎮)產業對接和村、戶產業培育,發展壯大特色主導產業,盡力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確保貧困群眾如期穩定脫貧。
馬筱寧還調研了峽口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