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至21日,張家川縣委書記陳晰深入張棉鄉廟川村、川王鎮西崖村、劉堡鎮小灣村、木河鄉秋木村等4鄉鎮12村21戶貧困群眾家中,了解種養產業發展,謀劃產業脫貧之策。他強調,要突出攻堅重點難點,精準聚焦產業扶貧,做細做實“一戶一策”,下功夫抓好種養專業合作社組建運行,構建完善牢靠的產業保障體系,帶動更多貧困戶致富增收、穩定脫貧。縣委辦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每到一村,陳晰詳細詢問合作社的組建情況、資本結構、社員戶數、分配機制、運行管理,并就如何發揮合作社帶動作用、培育壯大種養產業、激勵貧困戶廣泛參與、強化內部運行管理、創新利益分配形式、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等問題,與基層干部群眾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交流。
陳晰強調,脫貧攻堅關鍵在產業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傳統種養產業發展能力弱、規模小、動力不足的實際,下功夫研究產業提質擴量增效問題,緊密結合鄉情村情民情,摸實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做細做實“一戶一策”,加快產業扶貧政策對接和產業到戶到人培育,逐戶逐人精準施策、精確扶持、精細算賬。要堅持破題指向,深入研究破解畜牧業發展瓶頸問題,扎實推進貧困戶養殖圈舍改造、基礎母畜繁育、疫病防控、飼草料建設、集中育肥加工,有效助推畜牧產業實現新突破。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在做強做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結合村戶發展實際和發展意愿,扶持培育膠原驢養殖、烏龍頭特色種植等多元產業,加大科技服務、品種改良和試驗示范力度,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針對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均衡、貧困戶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陳晰強調,合作社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與規范并舉,數量與質量并重,堅決打破單家獨戶發展產業的理念,通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形式創新發展機制,加快培育一批專業化、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和特色龍頭企業,健全完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貧困戶+保險+金融”生產組織形式,廣泛吸納種養殖大戶、產業致富帶頭人和鄉土技能人才,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著力提高產業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要積極鼓勵支持有生產經營能力的種養大戶或貧困戶、村干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其他經營主體領辦或聯辦合作社,廣泛吸收貧困戶入社分紅,全面形成雙向互動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證貧困戶、合作社和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真正落到實處。要堅持品種引進統一、飼養標準統一、疫病防控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市場運作統一、金融保險統一的合作社運行“六統一”要求,著力構建科學有效的畜牧專業合作社與貧困養殖戶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增強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帶動力,有力帶動貧困農戶持續穩定增收。要聚焦深度貧困村和特殊貧困群體,在全面落實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各項扶持政策的同時,更加注重增強群眾自我發展動力和脫貧致富信心,堅持內引外連、先進帶后進,強化鄉村致富能人“傳、幫、帶”作用,緊跟市場導向,進一步規范合作社管理標準,完善產銷一體化運作機制,構建產業“災害+價格”保險體系,著力提升抵御產業發展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合力助推貧困群眾抱團發展產業、持續穩定增收。
調研期間,陳晰還就農村基層黨建、干部作風建設、全域無垃圾創建、農村改廁、寄宿制教育扶貧政策落實及控輟保學等工作進行了調研。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