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天水書法家、金石研究學者楊清汀、竇永鋒合作撰寫的書學論文《刊石壯關隴、古道照顏色——關隴道東漢摩崖石刻“河峪頌”文化價值初探》在《中國書法·書學》雜志2018年第7期封面及專題推出,在全國書法界及金石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河峪頌》摩崖石刻全稱《東漢故漢陽太守劉福功德頌》,因地處甘肅東部張家川縣恭門鎮河峪關,又稱《河峪關頌》,20世紀80年代初被發現。該摩崖石刻較人們熟知的《西狹頌》早21年,“兩頌”為甘肅東部漢摩崖石刻“雙璧”。本期雜志配有實地采集的摩崖遺址圖版,以近40頁碼圖文并茂,推出《河峪頌》研究專輯,以期對書法家及金石研究學者研究該摩崖石刻有所裨益。

《中國書法·書學》雜志是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國家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中國期刊學會贈建全國閱覽室百家指定期刊。

據悉,2017年1月,由《中國書法》雜志社學術指導,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張家川縣委宣傳部、蘭州伯英文化傳媒公司承辦的《河峪頌》漢摩崖石刻學術考察研討會在張家川縣博物館舉行,活動對該摩崖石刻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總結。本期《中國書法·書學》雜志對《河峪頌》摩崖石刻研究的專題推出,得益于甘肅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林濤對《河峪頌》摩崖石刻的高度關注,得益于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對《河峪頌》摩崖石刻不遺余力的研究,得益于當地政府對本土文化資源不遺余力的傳承和保護,得益于一線文博工作者對河峪摩崖石刻矢志不渝的保護和研究。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