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養殖興產業 前山村里變化大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張家川鎮前山村水泥路兩旁的蔬菜綠油油的,樹木掩映下的紅磚瓦房頂飄散著一縷縷淡青色的炊煙,不時有成群的土雞和烏雞從草叢里鉆出,啄著草葉尋覓蟲食吃......,這一幕幕田園生活畫面,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散發著恬淡、舒適而安靜的農家生活氣息。
前山村地處張家川縣城北邊的半山腰上,地勢開闊,氣候涼爽,境內有小片的樹林和草地,又遠離水源,交通便利,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特別適合散養土雞。
“今年,鎮上協調我們村合作社,與五合東升養雞場簽訂了入股協議,采用訂單模式,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再示范帶動廣大農戶大力發展散養土雞特色產業,鋪就了一條適合前山村發展的家禽養殖脫貧致富路。”前山村黨支部書記肖明介紹說。

土雞也叫草雞、笨雞,頭小而毛色光潔豐盈、體型緊湊、胸腿肌健壯、爪細長、冠大直立、色澤鮮艷,以自然覓食和粗糧喂養而成,其皮細薄、肉質緊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脂肪的含量也比較低,所產蛋也是真正的綠色無污染食品,經常吃土雞和土雞蛋能夠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對于我們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故而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近一兩年來,前山村利用本村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因地制宜,因勢導利,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散養土雞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以前小規模的養過土雞,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養殖技術,去年流轉盤活了村里一百多畝撂荒土地,成立了養雞場,又修建起了五座雞舍大棚、種植了苜蓿和玉米等飼料作物,用來散養土雞和烏雞,后來還到四川、廣西等地進行了市場考察,每只土雞價格都在一百多元左右,而且銷路特別緊俏。”五合東升養雞場經理張宏信心十足的對筆者說。

除了經濟效益高,幼雞供給有保障外,技術指導和銷路問題也為農戶降低了風險,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貧困戶蘇牙生告訴筆者:“五合養雞場為我們散養戶提供健康的幼雞、全程進行貼心的技術指導服務,在土雞長成以后,又幫我們代銷到外地,根本不愁銷路,只要四體勤快肯吃苦,脫貧致富是遲早的事。”
目前土雞養殖已經成為前山村繼勞動力輸出、 蔬菜種植之后的主要脫貧攻堅產業,極大的激發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促進了村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

據悉,五合東升養雞場是由五位返鄉青年響應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立足縣域農業產業發展布局,找準市場商機定位合資創辦而成,坐落在遠離人群、生態優良的前山村,占地面積一百多畝,散養土雞一萬多只,是目前全縣最大的土雞養殖場,養雞場以扎根農村、服務農民、面向城市”為宗旨,秉承“以健康為主旨、以質量求生存”的發展理念,致力于土雞、烏雞散養、技術推廣和土雞、烏雞蛋的生產、包裝與銷售,是張家川鎮帶動廣大農戶脫貧致富、合作社經濟發展壯大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也是不斷開拓創新、拼搏實干的優秀企業之一。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