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以來,張家川縣馬鹿鎮在各個方面都有可喜的變化,從喝水難到安全飲水、從泥濘小道到硬化路、從“臟亂差”到“潔齊美”、從生計難支到發家致富、從陳規陋習到鄉風文明、從設施簡陋到配套齊全,通過全民參與、人人創建,昔日落后的窮鄉僻壤變成了如今的美麗鄉村。幾十年的砥礪奮進、真抓實干,促成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新馬鹿。
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經濟指數大幅提升。
40年來,馬鹿鎮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找準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強化轉型升級,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培育壯大新興優勢產業。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著力建設大麻種植示范區、烏龍頭種植示范區、生態苗木示范區、畜牧養殖示范區、生態旅游示范區。至目前,建成了牌樓至寶坪沿川沿河淺山適宜區12000畝大麻種植示范帶,在花園等3個行政村建立了700畝烏龍頭種植示范區,在大灘等4個行政村建立了680畝的生態苗木示范區,在龍口等5個行政村建立了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當前,全鎮牛存欄達16450頭,羊存欄13086只,馬存欄15600匹,已發展規模養殖場(小區)8家,發展專業養殖村8個,規模養殖戶達2135戶,占全鎮養畜總戶數的68%,其中飼養10頭牛以上的規模養殖戶289戶,飼養10匹馬以上的規模養殖戶216戶;飼養50只羊以上的規模養殖戶173戶。并在長寧等5村建立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文化旅游示范區,不斷挖掘開發當地旅游資源,依托關山云鳳山景區,在繼續做大做強長寧農家樂、云鳳莊園、太極山莊等農家旅游服務業的基礎上,發展農家樂15家,在花園村新建大型農家樂2個,修建旅游廁所3個、停車場1處。在白楊、林峰兩村種植油菜花500畝發展觀光體驗旅游,打造林峰賞花溝1處,助推鄉村文化旅游發展。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鄉村振興步伐加快。
針對落后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自然因素制約,馬鹿鎮黨委、鎮政府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通過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完成寶坪村62戶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二層樓房34戶,一層平房28戶;完成白楊村50戶易地搬遷,建設二層樓房50戶、金川村50戶易地搬遷、堡梁村50戶易地搬遷,龍口、草川、大灘3村92戶易地扶貧搬遷,同步搬遷非貧困戶22戶,目前已全面完工,全部入住。改造路網保暢通,大力實施巷道硬化工程,完成龍口村通養殖專業合作社2.5km道路硬化和寺灣村4.25km通村道路硬化。牌樓、草川、寺灣等15村33.75km“一事一議”小巷道已全面高質量硬化。借助產業發展扶貧互助資金,依托世行六期項目,新建草川、花園2個養殖合作社,改建龍口新源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牛存欄240頭,生產牛仔120余頭。修建林峰村600m堤防工程,實施陡崖村500m和龍口村1000m堤防工程建設,完成了陡崖村30m*5m通組橋梁建設。在金川村、康王村、大灘村、堡梁村、寶坪村共修建橋梁8座。全鎮核實D級危房278戶,其中精準扶貧戶D級危房改造32戶,全面竣工驗收入住,建成30戶五保戶和“三無”戶穩定住房。248戶危房全面改造。
實現16村的文化廣場建設全覆蓋。在大灘村修建了關山風物博物館,收藏展品40余件。通過積極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和生態保護項目,完成7村542.1畝的退耕還林補植補造。栽植35640株側柏,對白楊村新農村后山進行了整體綠化。在S221線牌樓至花園段道路兩側栽植云杉、新疆楊等39800株,栽植云杉等風景樹16800棵,對16個村陣地全面綠化,在堡梁等5村安裝太陽能路燈2400盞,在草川、大灘、康王、白楊等5村修建圍墻4620米,粉刷墻面13240平方米,新建戶外花園護欄760米,在白楊、寶坪修建仿古涼亭4座,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全面小康目標漸進。
面對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現狀,馬鹿鎮始終牢固樹立“一號工程”意識,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和全面小康目標。開展了建檔立卡信息“回頭看”、“三帶頭三走遍”活動,制定了幫扶計劃、需求清單、“一戶一策”,謀劃扶持項目,逐步夯實脫貧攻堅基礎。不斷完善建檔立卡基礎數據信息,“853”掛圖資料,及時運轉貧困戶登記表、扶貧手冊、三本賬等基礎性資料,確保穩定脫貧。并按照“十不脫、十不算”的標準,成立核算核查組,做好督促檢查和審計反饋疑似問題的整改。采取領導干部每人包3個村,通過核查基礎數據,核算貧困發生率和農戶收入賬。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社推動模式,互助資金占用費積累的集體資金帶動模式,集體土地+機動地+林地流轉收益的資產盤活模式,合作社入股分紅+農家樂承包經營的集體產業拉動模式,大力推行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千方百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扎實開展精準扶貧“雙線排序比對法”工作。注重比對結果用運,對443戶1340重點監管對象進一步明確幫扶責任人,列出貧困戶到戶的9項國家扶貧優惠政策的落實清單和農戶發展幫扶需求清單,杜絕“斷崖式”脫貧現象的發生。累計脫貧600戶207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5.5個百分點。幫扶力量調整后,1個省級單位、2個市級單位、4個縣級單位幫扶全鎮335戶貧困戶,為貧困戶量身定制符合實際情況的脫貧發展計劃,按需求落實幫扶措施。整合各類建設項目支持陡崖、韓河2個深度貧困村發展。

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馬鹿鎮合理利用現有各類資源,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確保群眾獲得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馬鹿鎮不斷加大投入,大力改建全鎮各村的衛生室條件,進一步培訓和提高村醫水平,保障村民小病不出村,減輕村民就醫負擔,截止目前,全鎮農民群眾均已參保。40年來,馬鹿鎮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衛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至2017年,全鎮已建成標準化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6個,村衛生室功能完備、設置合理、服務齊全,構建了鎮、村兩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體系全面建立。
在加大醫療衛生投入的同時,馬鹿鎮還不斷加大教育投入。以前只要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去幫著家人去干活,家長們也沒有意識到要讓孩子去接受教育,適齡的小孩隨處可見;但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近幾年義務均衡教育發展知識的普及,不僅讓馬鹿鎮的孩子們都得到了教育培養,更讓學生家長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接受教育的必要性。40年來,馬鹿鎮大力開展辦學條件、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設置、學校管理、教育質量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至2017年,實現了“鎮有中心園、村有規范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89%。
此外,馬鹿鎮還著力于提升全鎮人口素質,通過各種培訓和宣講活動,讓農民群眾學到真正實用的技術,改善生活了生活條件、提升了生活水平,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40年來,馬鹿鎮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累計建成村級文化廣場16個、鄉村舞臺16個、村級文化長廊10個,農家書屋建設覆蓋率達100%,形成了縣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農家書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網絡工程實現了全覆蓋,指導和扶持鎮村建設鄉村記憶博物館、鎮情展示館、農耕文化展示園為一體的風物博物館1個。一場場精彩的文藝演出送入農家,一個個自娛自樂班子讓群眾由觀眾變為“演員”,盡享文化活動樂趣。
40年來,通過一代人的努力,馬鹿鎮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如今,全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以上,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65%,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9.72%。徹底改變了“人無廁、畜無圈、籬笆房子籬笆院”的面貌。
全面從嚴黨的建設,基層組織整體建強。
馬鹿鎮著力于打造素質過硬的基層干部隊伍這個目標,加強村級“兩委”建設。通過嚴格的選舉、細致的培訓,鍛造出一支為民著想、為民服務、為民辦事的干部隊伍;鎮黨委、政府按照“五好”的要求即“領導班子建設好、制度建設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充分引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促進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各項事業良好發展。
圍繞“黨建引領奔小康”這一主題,積極打造“牌樓至花園一線黨建示范群”,努力實現“學習教育常態化、支部建設規范化、活動場所標準化、組織生活正;⒐芾矸⻊站毣⒐ぷ鳈C制體系化”“六化”目標。嚴格程序全面完成村“兩委”換屆工作。組建村黨支部和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兼合型黨組織16個,2個產業合作社黨支部。轉化整頓4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按照選優配強的原則,選派經驗豐富的2名鎮干部兼任村支部書記,加快支部標準化建設進程。完善16村村陣地新(改擴)建和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設后續工程。
通過修訂完善《馬鹿鎮干部管理辦法》,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在“七一”期間,累計對12個優秀黨組織、45名優秀共產黨員和1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進行了表彰,走訪慰問高齡困難黨員258名,新發展黨員58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2名。截至目前,全鎮共有20個黨組織,其中1個鎮黨委,1個機關黨支部,16個村黨支部,2個產業合作社黨支部,共有黨員666名。
通過建立完善各種服務措施,扎實開展“擔責任、解難題、轉作風、抓落實”行動,全面落實主要領導走遍全鎮所有貧困戶、包片領導走遍片區貧困戶、包村干部、支部黨員、駐村幫扶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走遍全村所有的戶,確保鎮村組三級干部聯動的“五個走遍、三級聯動”工作落實機制,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將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轉化為促進黨的事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實現“黨建+精準扶貧、黨建+精神文明建設、黨建+美麗鄉村建設、黨建+電子商務運行”的互促共進局面。
積極把握運用“四種形態”要求,拓展充實工作抓手,層層傳導責任壓力,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落到實處。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文化自信支撐政治定力、政治氣節、政治風骨。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聚焦“七個嚴查”,深入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和“兩查兩保”、“三糾三促”專項行動,嚴查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和“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努力營造山青水秀的政治生態。
40年來,馬鹿鎮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工作不斷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和表彰。2014年,馬鹿鎮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鄉鎮”,下屬龍口村、寶坪村分別在2015年、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村”。所取得的這一切榮譽,都將激勵著馬鹿鎮樹立更大的決心和信心,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和勇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