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張家川縣政協副主席王存珠帶領龍山學習點政協委員一行20余人深入龍山鎮視察精準扶貧及產業培育工作,視察組先后來到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榆樹村易地扶貧搬遷點、連柯特色農業循環示范點、汪堡園及街亭小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施工現場,通過聽取匯報及現場觀摩,全面了解了龍山鎮近年來各項工作取得的新進展。

視察團指出,對于產業扶貧發展工作要抓好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按各貧困村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統籌做好特色產業的布局規劃;要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把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實現精準扶貧的戰略舉措,積極推動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引導廣大貧困戶積極投入到產業發展當中;要做好產業扶貧的培訓工作。通過示范培訓,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手把手教貧困群眾相關農業技術。加大培訓力度,重點面向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農村創業青年,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培訓,促進農民創業興業,帶領貧困戶激發潛能,提高種養業的科技含量,確保增產增收。

近年來,龍山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堅持引大引強,深化“三變”改革。馬河村先后引入天水榮達果品有限公司和天水源豐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了榮達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裕豐果品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盤活了閑置土地,帶動群眾組團發展,讓群眾在家門口致富。園區占地總面積2881畝,就地年輸轉勞動力961人(其中貧困戶達543人),帶動的種植戶戶均純收入達5040元,人均純收入達1008元,通過發展果樹種植業已實現脫貧465戶、2178人,果樹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已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二是實施易地搬遷,助力脫貧攻堅。榆樹村2016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涉及1個自然村、90戶、458人,該項目總投資1980萬元。目前已建成90戶,成功入住53戶。其余37戶和易地搬遷附屬工程正在修建當中。三是發展種養特色循環產業,提高循環了利用率。連柯村先后成立牧歌養殖專業合作社、天瑞苗木種植合作社、李金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牧歌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日產沼氣800立方米大型沼氣工程1處,配備建設貯氣、預處理、凈化等設施,生產垃圾、糞便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年內將完成集中供氣60戶,滿負荷供氣200戶,可年產沼渣沼液1.38萬噸,所產沼液沼渣采用沼渣做底肥,沼液葉面施肥等技術可滿足560畝的“畜-沼-糧”、“畜-沼-果”、“畜-沼-菜”生態模式的需肥要求,沼液沼渣—肥料—果菜一體化,實現廢棄物處理率近95%,作物秸稈利用率近100%。四是著力打造汪堡園,念好“致富經”。建設集“農耕文化體驗園、傳統文化展示園、生態旅游觀光園、群眾休閑娛樂園”為一體的“汪堡園”,園內保留30年以上樹齡國槐40株,新栽景觀樹113株,草皮綠化2000平方米;建設“十二生肖”傳統文化元素主題雕塑13個、農耕文化水泥浮雕8塊;建設鵝卵石鋪砌小廣場一處、木質長廊24米、坐人樹池25座。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建設3021平方米文化廣場一處,村莊主干道及河堤沿線建設廉政文化墻2000米、防護欄1500米,公路沿線及廣場周邊設置綠化帶1620米,栽植景觀樹4500株。實施清水河汪堡段河堤改造工程,修建河堤2000米。啟動實施了總投資1200萬元的汪堡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計劃搬遷農戶50戶,第一批搬遷36戶19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157人),目前已全部完工,剩余14戶房屋主體已完工,附屬工程正在建設當中。五是城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綜合整治效果明顯。啟動實施全長4.5公里的龍山鎮城區道路改造工程,并配套建設給排水、供熱管道等設施。拓寬北濱河路2.1公里,治理南河河堤6公里,建設城南路4公里。先后建成中寺商住小區16320平方米,皮毛開發公司商住小區8400平方米,北街商住小區6700平方米,供銷社和二院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房190套。投資建成“街亭小區”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住房269套,吸引農村群眾居住興業,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26.9%。同時開展聯合執法,實施城鄉綜合整治。共拆除城區違法亂搭亂建房屋36處、彩鋼房29處;清理城區街道擺攤設點105家,規范流動占道經營攤點135攤次,規范機動車輛有序停放170余輛,糾正門面店鋪違章超門檻經營70余家,教育整改渣土運輸車輛亂放行為80余宗,清理街道“僵尸車”6臺;清理亂堆亂放95起。有效改變了龍山鎮往日臟亂差的現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贊譽。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