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干部和政協委員,兩個身份,卻負有同一使命,那就是抓好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公共服務、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中小企業集聚,搭好營商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拓寬營商路子,激發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活力……,我始終堅信,今后,全縣工商經濟將會取得新突破。”十三屆張家川縣政協委員、縣工信局副局長楊萬忠說。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感到光榮和驕傲時,也感到更多的義務和責任,在政協組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中,積極發言,表達意見和心聲。

楊萬忠說,他平時每天會關注省市關于工商經濟的新動態、新變化,并且在參加政協各種討論和調研活動中,隨時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由于原來一直在政協專委從事農村經濟工作,經常撰寫有關工商經濟報告,使得我很快就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時,“政協委員”的身份,讓他有了直接、快捷的“建言”渠道。
他向記者介紹到,40年前,張家川縣僅有工業小企業27戶,從業人員949人,經過四十年多年的風雨歷程,全縣工業經濟實力逐步增強,總量擴張,結構優化。以農畜產品加工為龍頭的工業體系逐年鞏固提升,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格局基本構建。截止目前,全縣工業企業發展至49戶,從業人員3700余人,工業總產值達到6.9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戶,全市“10強50戶”企業1戶。比1977年全縣全部工業總產值342.2萬元增長201.8倍,年均增長14.2%。面對這些數據,楊萬忠說,優化營商環境,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強縣”戰略,才能引進和走出來一批像太極集團、天源49.5兆瓦風力發電、天祥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等新型工業企業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像伊味思清真食品公司、建明調味品廠、伊真香粉條廠等民族骨干企業在好的營商環境下也日益壯大。

就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增長活力方面,楊萬忠認為要以優勢產業和重點市場為主體,以成熟項目為依托,積極探索合資經營、合作開發等模式,打造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項目,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提檔升級。依托太極集團900噸阿膠系列產品開發項目,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依托新天德新型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實施,推動建筑建材業向綠色低碳環保方向發展;依托天源風電,構建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依托中部清真食品加工和生物醫藥園區,打造品牌效應突出,產業鏈完整、區域優勢明顯的清真食品加工和民族用品產業集群。抓好膠原驢養殖全產業化項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他還建議,要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力度,著力提升全縣營商環境。首先要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開展市場準入限制專項清理,確保民營資本在市場準入條件、資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務等方面更加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構建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環境。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平臺服務功能,推進工商注冊便利化,推進市場主體電子化登記改革;加快推進“多證合一”,消除隱性壁壘,縮短企業開辦時間,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性成本。最后,他說,依托縣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縣城投公司、縣農發公司等平臺,加大擔保力度,積極爭取發展資金,才能促進產業扶貧及縣域經濟發展。

“使命光榮,我將一直在路上。”楊萬忠說,只要立足本職工作,用心去發現就可以抓住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源。今后,他將會更加認真地履職,盡其所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見建議。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