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 我們奮勇向前
張家川縣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3+3”徹查整改“清零”行動側記

(資料圖/烏龍頭產業(yè))
走進張家川縣劉堡鎮(zhèn)窯兒村,烏龍頭樹蔥蔥郁郁、枝繁葉茂,一大片、一大片……只見村民馬戰(zhàn)琦正在采摘烏龍頭,他指著喜獲豐收的烏龍頭笑盈盈地說,今年,我家的12畝烏龍頭是第一年“掛果”,現(xiàn)在每斤可以賣20多元,估計收入兩萬元,這是我發(fā)展產業(yè)賺到的“第一桶金”。明年,進入盛產期,收入更多,這一產業(yè)讓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最美人間四月天。奮戰(zhàn)在張家川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群眾們,同樣美麗。張家川縣廣大黨員干部懷揣著“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激情與夢想,或步履匆匆進村入戶走訪、調研脫貧,或加班加點研判分析、謀劃發(fā)展;貧困群眾們或與扶貧干部交流脫貧想法,或聆聽政策宣講,或參加技術培訓……該縣脫貧攻堅的力度空前、熱度不減,干群一心、干勁十足,實干加苦干,鉚足了勁決戰(zhàn)貧困,譜寫出新時代最美的篇章,確保向上級組織和全縣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

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集中時間、集中精銳、集中火力,做到上下一個聲音、一個步調、一個標準,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緊密結合脫貧攻堅“3+3”重點任務拾遺補缺、沖刺清零專項行動,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強化弱項,抓細抓實到村到戶到人精準扶持,把脫貧攻堅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確保貧困鄉(xiāng)村群眾脫真貧、真脫貧,堅決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縣委書記陳晰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上如是說。

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齊心合力,嚴格落實責任,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加以解決,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加以推動,積極開展以“一測算”“三核實”“十徹查”為主要內容的脫貧攻堅領域問題徹查整改“清零”行動,緊盯脫貧攻堅領域最突出短板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徹底整改“清零”,攻克堅中之堅,以實際行動體現(xiàn)政治忠誠和政治擔當。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筱寧說。

全市四級書記視頻會議、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各鄉(xiāng)鎮(zhèn)安排部署會等市縣鄉(xiāng)抓脫貧奔小康推進會先后相繼召開,進一步盯任務、盯時限、盯責任,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迅速響應、積極行動,按照“路線圖”“時間表”全力固強補弱沖刺清零,務求決戰(zhàn)決勝,堅決攻克脫貧攻堅最后的堡壘。

“您的身體現(xiàn)在怎么樣?”“孩子學習進步大不大?”“今年收入好不好?”“目前家庭有什么困難?”“還需要什么幫助?”……連日來,張家川縣黨員干部走村入戶,重點圍繞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易地搬遷、產業(yè)到戶發(fā)展……詳細了解關心老百姓的脫貧情況,繼續(xù)講政策、送溫暖、算收入、謀產業(yè)、補短板。

(烏龍頭產業(yè))
“駐村干部到,村里變化大,農民樂起來。”這是筆者日前在走訪全縣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3+3”徹查整改“清零”行動時,聽到群眾對駐村干部的贊美聲。

“真沒想到,我們大山深處的群眾也能和城里人一樣用太陽能水洗澡了。如今自來水通到了自家廚房,洗菜做飯打開水龍頭就有水,結束了家庭生活用水靠肩挑手提水的歷史,還是黨的政策好啊。”梁山鎮(zhèn)村民馬小虎逢人便夸該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縣教育局負責人說,我們堅持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舉措,積極爭取項目,加大投入力度,累計實施教育“改薄”、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等各類農村學校建設項目138項,改擴建校舍3.35萬平方米,有效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為貧困家庭學生就地就近入園入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縣教育系統(tǒng)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大陽鎮(zhèn)汪洋村村民王發(fā)榮激動地對筆者說道:“以前出行很困難,現(xiàn)在水泥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一旁正在勞作的群眾也無比高興地說道:“現(xiàn)在,通過縣、鎮(zhèn)、村干部的大力幫助,路不僅修通了,村里以前存在的一些矛盾糾紛也都化解了,大家心齊了,凝聚力也提高了,這要真心感謝黨的好干部,他讓汪洋村這條路真正成為我們的致富路、連心路啊。”

“現(xiàn)在黨和政府對我們百姓太好了,黨員干部真是貼心,村上醫(yī)生時不時來給我們檢查,量血壓,指導我如何注意養(yǎng)身體。”龍山鎮(zhèn)韓川村一位老大娘樂呵呵地說。
白墻灰瓦小別墅,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家家喝上自來水,通信網絡全覆蓋……走進馬關鎮(zhèn)新義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見證了貧困群眾搬出的幸福生活。在該村村民赫俊利家里看到,屋內裝修一新,自來水、有線電視、網絡……可謂一應俱全。據赫俊利介紹,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這么容易就圓了“安居夢”。

(右二為縣民政局駐楊店村第一書記畢志英正在走訪貧困戶)
走訪中,談起縣民政局駐楊店村第一書記畢志英,群眾對他的好評度都很高,村民馬本珍更是激動地說道:“畢書記是個想干事、能干事、干實事的好干部,感謝他給我家送來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原來,馬本珍是畢志英曾幫助過的其中一戶貧困戶。在畢志英和同事的幫助協(xié)調下,他長年患病得到了大病醫(yī)療救助,并辦理了慢性病卡,得到了1萬元的財政專項資金項目購買了2頭牛,孫子馬利目被聘為八大員后生活有了保障,無安全住房的他還被納為危房改造對象,目前主體已建成,想到今年就可以搬進新房,馬本珍禁不住喜上眉梢,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作為一個基層干部,只有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上,你才能真正地走進他們的心里。貧困群眾給你說困難,要聽進腦去,想在心中,不只是做傾聽者,還要做解難者。”駐劉堡鎮(zhèn)窯兒村第一書記馬浩斌聽到村民抱怨農田路太窄時,他立刻與縣鄉(xiāng)相關人員進行溝通聯(lián)系,積極爭取項目,盡力為群眾解難題。”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張家川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堅持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總動員,集中精力、腳踏實地,縣級領導以上率下,帶頭深入基層,協(xié)調解決問題,督促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嚴格落實幫扶責任,協(xié)調實施扶貧項目、宣傳各項惠農政策,通過真幫實扶助力脫貧。各鄉(xiāng)鎮(zhèn)瞄準貧困村和貧困群眾,逐一研判,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切實保障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引導和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開“富路”。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張家川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堅持縣、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總動員,集中精力、腳踏實地,縣級領導以上率下,帶頭深入基層,協(xié)調解決問題,督促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嚴格落實幫扶責任,協(xié)調實施扶貧項目、宣傳各項惠農政策,通過真幫實扶助力脫貧。各鄉(xiāng)鎮(zhèn)瞄準貧困村和貧困群眾,逐一研判,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切實保障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引導和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開“富路”。

勝利的曙光映照在農家大院里、映照在貧困戶的笑臉上、映照在全縣黨員干部的心里……曙光在前,張家川干部群眾奮勇向前。

(張家川縣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3+3”徹查整改“清零”行動側記)

(張家川縣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3+3”徹查整改“清零”行動側記)

(張家川縣實施脫貧攻堅戰(zhàn)“3+3”徹查整改“清零”行動側記)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