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張家川縣“五個一”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圖)
(2019/5/10 15:05:27)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打印本頁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華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工作的殷切希望,漫漫長征路,悠悠民族情。

  自啟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工作以來,張家川縣把創建工作與全縣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了黨委牽頭、政府主導、三級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以創建工作促進發展、助推脫貧,全縣呈現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生態良好的局面。

  回望過去,張家川縣回漢群眾在“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創建工作總要求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繪就出一幅欣欣向榮、共建共融的生動畫卷。

  “一個好故事”傳承民族團結進步好傳統。圍繞講好民族團結進步好故事,深入挖掘張家川歷史上民族團結進步典型故事,精心創編了反映回漢民族在張家川繁衍生息,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型音舞詩《關山月》,創編了反映“絲綢之路”關隴古道輝煌歷史的電視連續《關山魂》劇本,結合脫貧攻堅創編了《明天我要上學了》民族舞蹈。通過公開有獎征文方式,在全縣征集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趣話120多篇,認真篩選,共選出優秀作品25篇,編撰了《民族團結趣話》一二輯,通過講故事全面展現民族優秀文化,樹立人物形象,傳播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增強各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全縣凝聚民族團結進步共識。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創建辦副主任竇亞龍說,通過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反映張家川縣民族團結進步典型故事,開展創作和編排反映民族團結典型,進一步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堅定全縣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

  “一曲好花兒”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張家川花兒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組織專門人員對張家川花兒進行搜集整理和創作,出版了《張家川花兒研究》一書,收集反映各民族團結奮斗內容花兒200余首,并對花兒創作背景、內容進行詳細詮釋。同時組織張家川花兒歌手參加國家和省市各類比賽,結合“三下鄉”活動深入基層開展文藝匯演,在全縣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

  縣文旅局局長孫志平說,張家川“花兒”緊貼時代脈搏、彰顯民族特色,是張家川縣回漢人民歷史淵源、生活方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及其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文化表現形式,回漢群眾通過鮮活的故事、幽默的語言,熱情謳歌新時代人們對偉大祖國的由衷熱愛和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堅定決心。

  “一碗牛肉面”拉出千絲萬縷民族團結情。以牛肉拉面為主導的清真餐飲業已成為全縣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縣委、縣政府緊密結合廣大群眾善餐飲實際和脫貧攻堅工作,把清真餐飲業作為主要富民產業,建立“張家川縣餐飲服務業孵化基地”,出臺扶持政策,加大餐飲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的培訓力度。共培訓餐飲技能人才14304人,在北京、上海、武漢等30多個省會城市和湖北十堰、山東煙臺等300多個大中城市發展餐飲經營店18850家,賓館1700家,從業人員10萬人,年創收36億元,餐飲服務業產值達120億元。同時,我縣在外的餐飲經營戶被湖北、河南、廣東、陜西等全國各地評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經營戶”予以獎勵。

  縣人社局局長馬暉告訴記者,我們在創建工作中,突出10萬勞務大軍這個重點,通過各種形式,在抓技能培訓同時,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每年春節、開齋節期間,對返鄉務工人員進行民族團結、法律法規教育,先后在北京、武漢、青島等城市舉辦張家川籍創業人員“愛國守法,誠信團結”主題培訓班5期,培訓人員達500人。使張家川人無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張家川的“民族團結情”。

  “一眼飲水泉”匯集回漢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愿景。胡川鎮倉下村的“思源泉”自古以來成為清水、張家川兩縣回漢人民共飲一泉水的典范,龍山鎮官泉村因回漢群眾共飲一泉水而得名。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縣內水庫資源,加大安全飲水建設力度,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徹底讓全縣人民喝上了安全的自來水,張家川縣回漢人民從此一改過去長年缺水、或飲用泥沙水、衛生不達標生活水的境況。

  胡川鎮黨委書記洪三姓說,兩地回漢群眾你來我往,和諧相處,祖祖輩輩呵護民族團結,守望相助,通過飲水思源,新舊生活對比,更加堅定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和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好局面,增強廣大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強烈愿景。

  “一本好教材”鑄牢民族團結進步根基。堅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大力開展 “金種子”工程和民族團結創建“進學校”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中小學校授課內容,組織廣大教師精心編寫了《美麗的張家川》、《中國夢—愛我家鄉張家川》和《伊香拉面師校本教材》等校本教材,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進學校”校本教材,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張家川縣鄉土文化,傳承張家川民風民俗,從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縣教育局局長王小健說,各中小學校創編鄉土教材,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為一門課程進行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全縣各民族間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

  近年來,張家川縣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按照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的總要求,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創建格局,使創建工作有主題、有載體、有示范、有序推進,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努力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合力。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攝影相關圖片
秦安桃花園上演《我和我的祖國》 震撼航拍!鳳山披綠換新顏(圖) “熱愛家鄉 奉獻天水”人才專訪( 天水花會次第“綻放”(圖) 秦安縣舉辦百名新人集體婚紗攝影 秦安桃花會正式開園(圖) 煙鋪櫻桃花會掠影(圖) 藉河風情線,花開十里(圖) 煙鋪萬畝櫻桃花開成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