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率隊觀摩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圖)
(2019/9/10 20:40:42)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打印本頁

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組在張家川縣觀摩

鄂竟平 田學斌 孫偉等出席

  9月9日至10日,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會在甘肅和寧夏兩省區召開。9日上午,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一行深入張家川縣觀摩。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省委常委、副省長周學文出席觀摩活動;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水務)廳(局)主要負責同志,天水市委書記王銳、市委副書記趙衛東、副市長劉驍,全國水利工作先進市縣區有關代表,張家川縣領導陳晰、馬筱寧、陳海龍、張樹增參加觀摩活動。

  在張家川縣農村供水綜合服務中心,觀摩組詳細了解當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與建設情況,并走進服務中心的維修配件物資儲備中心、水質檢測中心和綜合自動控制中心進行觀摩。隨后,深入張家川縣木河鄉高山村,通過隨機走訪當地村民,詢問了解當地農村供水方式、供水時間、水量大小、水質好壞、水費繳納等情況,并入戶查看自來水管、儲水設施等。鄂竟平對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農村飲水安全事關老百姓民生福祉,是水利扶貧的頭號工程,甘肅要堅持以人為本,繼續抓好各項工作,全國其他省區要學習借鑒甘肅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水平,全力打贏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隴山西麓。東接陜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與華亭、莊浪縣毗鄰。現轄10鎮5鄉255個行政村,總人口34.34萬人,其中,回族人口23.82萬人,占總人口的69.37%;農業人口31.56萬人,占91.9%,是隴東南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省深度貧困縣。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45萬人,貧困發生率33.79%;有深度貧困鄉鎮2個,貧困村142個,深度貧困村78個。經過近幾年的脫貧攻堅,累計減貧7.8萬人,退出貧困村66個,現有貧困人口2.65萬人,貧困村76個,貧困發生率降至8.8%,下降25個百分點。2019年計劃脫貧2.2萬人,退出貧困村76個,使貧困發生率降至1.5%,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

  張家川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自然條件較差、水源分布不均,飲水難、不安全一直是影響和制約貧困群眾脫貧的主要問題。近年來,在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張家川縣堅持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的德政民心工程,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科學規劃建設,規范管理運行,全覆蓋解決了29.48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全縣農村飲水安全集中供水率達100%,自來水普及率達96.4%,供水保證率和水質抽樣檢測達標率分別達95%以上,水費收繳率達98%以上,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主要做法和典型經驗】

  堅持規劃引領,集中精力抓建設。根據縣域地形地貌和水資源分布現狀,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提出了“以水源定規模、按地勢建工程、規劃一次到位、分年組織實施”的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思路,以東峽、石峽兩座水庫和馬鹿河為水源,按照缺水程度自西向東逐年實施。經過10多年的努力,投資2.19億元,建成了6處千噸萬人以上跨鄉鎮、跨流域集中供水工程,實現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覆蓋。同時,謀劃實施了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和富川水庫建設等工程,進一步完善了供水設施、穩定了水源、提高了供水保證率。

  強化政策扶持,全力保障促運行。制定出臺了《張家川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工程管理單位與各村簽訂運行管理協議,明晰了工程產權,落實了管理責任。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按受益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標準及時足額撥付工程運行管理補助經費,今年147.4萬元已足額到位,每年安排水質檢測藥品購置費7萬元、信息監控中心運行費5萬元,并協調落實了每度電0.09—0.11元的優惠電價,有效降低了運行成本。制定了維修養護基金收取管理使用辦法,按照水費收入的10%提留大修基金,保障了工程維修維護。

  注重建管同步,創新模式嚴管理。堅持建管一體,工程開工時同步成立管理機構,提前做好運行管理功課,熟悉管網與設施布局配置,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不完善或缺陷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對施工質量進行跟蹤監督,有效保證了工程規劃設計合理、施工質量達標,實現了建設與管理無縫對接。按照縣有供水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鄉鎮有服務站的三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169”運行管理體系,縣供水管理站對工程運行管理負總責,6個工程管理所負責水廠運行及所在鄉鎮的維修服務,9個鄉鎮供水服務站負責轄區內供水管理,服務半徑均在10公里以內。目前有39名管理人員,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制,工資采取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的方式發放,并辦理了“五險”,平均月工資高于全縣平均水平。探索建立了基本水費加計量水費的兩部制水費收繳機制,全縣實行每噸3.9元一價制水費標準,每戶年均基本水量30噸,一次交費117元,超用續交;水費全額上繳財政專戶管理,做到了依規收繳、規范管理、群眾自覺自愿繳費,保證了工程良性運行。

  加強水源保護,規范檢測保水質。為保障從源頭到龍頭全流程放心,對3處水源劃定了水源保護區,設置防護圍欄和警示牌,安裝視頻實時監控;6處供水工程都安裝了集絮凝、過濾、沉淀為一體的凈水裝置和消毒設備,出水安裝了水質在線檢測儀;建成了能夠檢測42項指標的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和日檢測常規9項指標的水廠化驗室,配備本科以上專職檢測員7名,按規范要求對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檢測,實現了水質檢測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有效保證了水質安全。

  突出便民利民,高效優質強服務。堅持劃片包干、責任到人,每名管理人員平均負責8—10村約2600戶群眾的維修服務工作,保證了戶有故障不停村、村有故障不停片、片區故障不停網。設立了中西部2個供水維修材料中心倉庫,為管理所配備了皮卡車、發電機等交通維修工具,提高了故障維修時效。在中心城鎮設立了8處收費大廳或服務室,方便了群眾就地就近交費。向群眾發放了服務明白卡,明確區域管理人員、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投訴電話等,所有管理人員隨叫隨到、上門服務。由于管理嚴格、維修及時、服務周到,農村供水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和廣泛贊譽。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攝影相關圖片
袁丫丫為清水核桃代言(圖) 郭曉宏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范毅宏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豆興軍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李博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張澤中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趙暉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賈利珠畫筆下的《武山金豆角》(圖 天水市美協采風團走進武山縣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