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天水師范學院與張家川縣云鼎陶文化陳列館合作建設的博物館開館儀式舉行,標志著天水師范學院與張家川縣云鼎陶文化陳列館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學校、政府、企業三方互惠共贏向新的方向發展。

開館儀式由副校長汪聚應主持。天水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李正元與天水市副市長逯克宗為天水師范學院博物館揭牌;天水師院校長安濤為張家川云鼎陶文化博物館負責人馬丑子頒發捐贈證書;逯克宗、安濤和張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馬筱寧分別作了講話,馬丑子作了發言。天水師范學院領導師平安、李淳、安建平、王文東、馬超,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李小敏、市博物館館長李寧民;甘肅省文物鑒定會委員、甘肅省博物館專家張東輝,天水市早期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魏春元;張家川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米文貴及相關單位,天水師院部分師生和校友代表參加本次開館儀式。
馬筱寧說,張家川縣是古絲綢之路中路和南路的必經之地,這里沉淀著以先秦文化、三國文化為代表的歷史遺存,馬家塬遺址、秦亭遺址、關隴古道、東漢摩崖石刻等眾多的文化遺存和各類陶器、青銅器、玉器,孕育發展了獨具特色的張家川文明。今后張家川縣將構建和天水師范學院校地戰略合作關系,制定出臺各項具體措施,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和服務體系,力爭在合作領域、合作深度、合作實效上取得實效。

據悉,這次建成開館的天水師范學院博物館,陳列了張家川縣出土的陶器300多件,將進一步展示張家川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擴大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為張家川縣再添一份厚重的人文底色,對于宣傳推進張家川縣歷史文化資源、體現民間文化自信必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張家川縣云鼎陶文化博物館成立于2015年9月,2017年6月被列為甘肅省第四批“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占地面積800余平方米,由古陶序廳、彩陶系列、人物陶俑、動物陶俑、瓦當大觀、拆散結構等6個專題組成,品種囊括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以及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歷史時期的陶器、青銅器、石器、瓷器、玉器18000多件,陳列范圍包括文化傳播、陶品收藏、標本展示(國家級保護品除外)、陶文化挖掘整理與研究、組織開展陶文化交流等多種領域。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