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阿陽大地萬物萌發,滿目新綠。連日來,春雨淅淅瀝瀝,土地墑情增加,氣候逐漸轉暖,張家川縣恭門鎮春耕生產緊張有序,溝壑梁峁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農業產業蓄勢待發……

4月8日,在麻崖村三百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旋耕機、覆膜機、播種機來回穿梭,隆隆作響,“叫醒”了沉睡的黃土大地,銀裝素裹的雙壟地膜似一條條舞動的銀蛇,駛向遠方,遠遠望去,猶如一幅絕妙的風景畫。

今年,恭門全鎮上下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滾石上山的決心意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持續鞏固壯大脫貧攻堅成果,扶持發展中藥材種植、基礎母畜繁育、飼料玉米種植,大力培育農業特色富民產業,穩定增加農民收入。
“我上有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妻子和大兒子都是殘疾人,小兒子讀書,家里拖累大,沒法出去打工。這幾年一直在合作社干活,收入還不錯!”在麻崖村紅晟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務工的兜底貧困戶蒲金來,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我鎮緊緊圍繞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以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目標,按照‘建設基地、擴大規模、輻射帶動’的發展思路,把中藥材種植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種植黨參、黃芪、黃芩等中藥材,努力實現農業特色產業遍地開花,造血扶貧徹底拔掉窮根!”恭門鎮黨委書記馬文剛說。
“我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不方便,這幾天幫合作社種植黃芪,一天能有100元的收入,還能照顧上家里,務工掙錢兩不誤,好著哩!”在楊坡村治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干活的刑江海老人,面對鏡頭,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今年先跟著合作社種藥材,如果下來收益好的話,明年我自己也準備種幾畝,技術和銷售方面有什么不懂的,就請他們來專門指導。”

看著昔日的一片片撂荒地,如今種滿了藥材,楊坡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永福臉上露出了笑容,“中藥材在移栽秧苗、除草、挖參等環節都需要人工,可為村里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明年將通過合作社帶動更多村民、擴大種植規模,把中藥材種植打造成村民致富新‘引擎’,帶動更多群眾穩定增收。”

采訪中得知,今年,恭門鎮春耕備耕工作早計劃、早部署、勤安排,多措并舉抓好春耕備耕物資儲備、技術服務、農資監管等工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奠定了基礎。此外,鎮上還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加大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其經營行為,堅決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確保轄區廣大群眾能用上放心的農資產品。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