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至20日,張家川縣開展以“傳承發揚、保護非遺”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和培訓活動。
活動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非遺宣傳冊和《張家川民間文學輯錄》書籍、現場演唱花兒和付川小曲、展示實物皮毛制品、集中培訓非遺傳承人等多種形式開展文化傳承活動,讓群眾更加直觀、生動、近距離了解豐富多彩的張家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在馬關鎮新義村,非遺展示展演熱鬧非凡,臺上非遺傳承人唱的花兒、付川小曲等唱腔明快,唱詞直白,富含哲理,臺下群眾拍手稱贊。皮毛展示區,大家踴躍試穿羊皮大衣和羊皮馬甲,試戴狐皮帽子和狐皮圍巾。
在培訓會議室,90余名非遺傳承人聆聽了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教師封塵,天水市文旅局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科長楊曉紅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培訓,專家用淺顯易懂的實例,樸實的語言讓傳承人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號召大家自覺將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延續下去。

通過本次活動,提升張家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督促其履行傳承義務,促進張家川非遺項目的健康傳承與發展,營造了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推動了全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