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聽,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里傳出了孩子們清脆、稚嫩的朗誦聲。老師通過《憫農》這首古詩讓幼兒感受農民伯伯的辛苦,知道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它凝聚著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在課堂上,孩子們認真的聽老師講解小麥、玉米、馬鈴薯等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孩子們知道每一粒糧食從發芽到我們的餐桌需要歷經千辛萬苦,每一口糧食都來之不易,要尊重勞動人民的辛苦付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批示精神,近日,張家川縣第一、二幼兒園先后開展了“愛惜糧食,從我做起”主題教育宣傳活動,讓幼兒們從小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培養孩子們自覺抵制浪費的習慣,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在小班,各班紛紛通過實物展示、認識五谷等活動,讓幼兒了解五谷、知道它們的名稱以及營養價值,懂得糧食種植的辛苦和不易。還借助講故事、做游戲等活動,師幼共同探討愛糧節糧的方法,鼓勵幼兒們做“不挑食,不浪費”的孩子,并體驗“光盤”帶來的快樂。

在中大班,各班都開展了“自主午餐”活動。鼓勵幼兒根據自己胃口“吃多少,盛多少,吃了不夠再來添”,培養文明的用餐習慣。旨在讓幼兒不浪費每一粒糧食,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們也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了節約理念,做到了不挑食、不剩飯,每餐都爭做“光盤小達人”。

我國是人口大國,吃飯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節糧減損不僅是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還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當代風尚,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厲行節約必講“糧”心,溫飽不忘饑寒、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節約糧食要從從娃娃抓起。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