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天水在線天水在線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張家川驕子揚名新疆——記全國勞動模范、優秀黨務工作者馬國良
(2021/3/1 11:11:18)  來源:張家川融媒體中心  打印本頁

  他苦干實干、無私奉獻、以村為家,急群眾之所急,盼群眾之所盼,為村里的事、群眾的事疾呼奔走,舍小家為大家,帶領鄉親們把戈壁荒灘建設成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家都由衷為他點贊。新疆自治區昌吉州藝術劇院把他的先進事跡搬上舞臺演出,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黨支部書記、張家川驕子馬國良。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來臨之際,筆者于近日對馬國良進行了電話采訪。

  馬國良,男,中共黨員,原是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的一名回族子弟,現居住于新疆昌吉州奇臺縣碧流河鄉西戈壁村。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一直擔任戈壁村三組村支部書記,一干就是32年。30多年來他獲得的獎章、證書就有60多個,多次被評為昌吉州民族團結模范、優秀黨員、黨員致富能手,1991年被評為新疆自治區優秀黨員,同時先后獲評州級、自治區、全國勞動模范,還曾被中組部表彰為優秀基層黨務工作者。

  戈壁灘上建新村

  2010年夏季,在奇臺縣碧流河鄉的縣鄉公路中段,出現了一個鮮花簇擁的村莊:64棟暫新的磚混結構住房整齊地排列成行,64座院落由蓋著紅色琉璃瓦刷著嫩黃色油漆的院墻連接起來,8000平米的文化廣場上鳥語花香,縱橫交錯的油路筆直平整,路兩旁2米寬的花帶圍繞著每一座院落,各色鮮花盡情開放,花帶上方,綠樹叢中紅色的果實發出誘人的芳香。

  這里30多年前本是一片人跡罕至的鹽堿戈壁荒灘,但今天已變成了讓人羨慕的新村,百姓的樂園。這里就是奇臺縣碧流河鄉西戈壁村三組。這個村能有今天的建設成績,完全是因為他們有一位出色的帶路人----村書記馬國良。

  馬國良親身經歷了西戈壁村艱難曲折發展的全過程,他帶領全村村民在茫茫戈壁創業致富,為西戈壁村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馬國良常常感概:“要不是當年狠下一條心,我們還得多過幾年窮日子。”

  一顆紅心向著黨

  馬國良原是張家川人,13歲父母雙亡后,為了生存,他開始到處流浪。1966年,19歲的馬國良來到新疆奇臺縣碧流河鄉,在南部山區洞子溝大隊第三小隊落腳。由于為人精明能干,再加上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很快就得到領導的賞識,197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擔任村支部書記,一干就是32年。在這32年里,馬國良始終以一個黨員嚴格要求自己,為群眾利益披荊斬棘、赴湯蹈火,終于在戈壁荒灘建起一個花園式村莊,改變了1300多名農民的生活和命運。

  全心全意為人民

  洞子溝三隊地處深山,人均耕地只有2畝,歷來都是靠天吃飯,生活沒有保障。山下30公里處的戈壁上有約5000多畝耕地,由于當時生產設施落后、輸水路途遙遠,農民生產很不方便,所以每年只耕種1500畝地,秋后1畝地最多收入100公斤糧食。即使這樣,在1982年以后的5年時間里,由于馬國良辭職不干,生產隊管理混亂,這1500畝戈壁地幾乎年年絕收,全小隊近500口人的生活非常困難,春種時沒有種子,許多農戶連食鹽都買不起。隊里打架、偷盜公物、破壞公共施設的事件層出不窮。群眾都盼望著馬國良來收拾這種亂局。

  1986年12月,三組農民一致推選馬國良擔任黨支部書記。他一上任就決定把5000畝戈壁全部種植,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但全隊農民、村、組及鄉鎮領導都認為這樣不行,因為多年來,由于戈壁離水源太遠,種1500畝地都無法澆灌,顆粒無收,現在要種植5000畝地,肯定是勞命傷財、無功而返。

  但馬國良決心不變。他首先統一黨員干部思想,開春后,他多方奔走,籌集到足夠的種子,把5000畝地全部種上,緊接著帶領全部勞力把山區到戈壁的近30公里干渠修好。到了灌期,馬國良把全組近百名勞力布置在整個干渠每一個可能的跑水點和漏水點上,讓他們看好自己的點,不管哪個點出事,只要一聲大喊,相鄰人員都必須盡快趕往出事地點,一起全力搶修。有了這些周密安排和大家共同努力,整個灌期從未發生過大的失水事件,水都被安全輸送到農田里。秋季,5000多畝地獲得從未有過的大豐收,整個小組也收獲了歷史以來最好的糧食高產。從此,三組農民都對馬國良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膽創新鼓錢包

  馬國良對全村做過深入分析:村里人口越來越多,但山區的耕地不但無法增加,還全都是靠天吃飯,農民生活根本無法保證,而戈壁的5000畝耕地由于路途遙遠,耕種很不方便。他認為唯一的出路就是讓農民到戈壁定居,所以他想把村里的農民分一部分到戈壁創建一個新村。但因為當時農村土地已經承包,要搬遷就要重新分地,而且農民也不答應,況且,此前本縣和外縣都有過搬遷失敗的慘痛教訓。

  馬國良是條有遠見的硬漢,認準的路就會走到底。他先統一了全體黨員的思想,讓黨員給村民做工作。接著召開村民大會,向全組農民說明了他的計劃,不少農民擔心:“搬下去萬一失敗了怎么辦?”馬國良拍著胸脯說:“信得過我,就跟我一起創業。有我吃的,就決不會讓大家餓著。”不愿意走的,我把下山農民的地都分給你們,讓你們增加收入。”

  由于全組農民都非常信服馬國良,再加上有黨員的帶頭,短期內就有269位農民簽名自愿跟隨馬國良到戈壁定居。但縣、鄉領導還是沒人愿意支持他。

  1988年春種后,馬國良把留守人員和搬遷人員的土地和水量等做了重新分配后,就帶著自愿搬遷的269人搬向戈壁。但愿意搬遷的人都是些貧困戶,下山創業的每一步都浸透艱辛。沒有房子,馬國良就帶領農民挖地窩子睡覺;沒有菜,人們就到水渠邊或野地里挖野菜;家里買不起鹽,人們就用冬天留下的咸菜水來調味;戈壁上半個月才來一次水,馬國良就帶領農民挖澇壩蓄水吃……但不管有多少困難,馬國良始終做好黨員的思想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所以全體農民都愿意跟馬國良拼命苦干。5000畝戈壁地連年大豐收,解決全體農民的吃飯問題;修建了近30公里輸水渠道,保證了農田灌溉;規劃條田、修建道路、植樹造林,為村莊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平整土地,擴大種植面積,為經濟發展提供保證。

  經過努力,下山的農民不但在戈壁荒灘上解決了生存問題,還以火熱的建設熱情和高速的發展引起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大量外村農民也開始羨慕,慕名而來的農民越來越多,村里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到1989年,馬國良創建的戈壁村莊已經發展到1300多口人,8個村民小組,3萬多畝耕地。鄉政府順勢成立了“西戈壁行政村”,村民們一致推選馬國良當村書記。三組的人均耕地也由原來的2畝增加到14.5畝,人均純收入比山區居住時增長了8倍。

  馬國良自擔任村書記以來,多次大膽創新,每次都能為群眾帶來實惠,增加經濟收入。

  牢記使命顧大家

  由于當時戈壁上無法打井,河水就成了農業生產的命根子。1988年夏季有一次澆水時,干渠的大壩出現一個漏洞,漏洞不斷擴大,馬國良抱了一大捆草去堵漏洞,沒想到被流水巨大的力量連人帶草一起吸入洞中不見了,其他人見狀立即四散逃開,不一會兒馬國良被水從大洞的出口沖了出來,他用手抹去臉上的泥水,爬上岸又開始指揮搶險。

  那時農村沒有電話、也沒有車,村里的任何事情都要馬國良親自到場指揮,所以他每天總是在村里不停奔跑。吃飯也常常是一手拿著饃饃、一手拿著鐵鍬邊跑邊吃,渴了就到渠溝里喝生水。時間一長,就患上了腸胃炎,常常拉肚子,體重不斷下降,雖然是1米75的漢子,但是體重只有49公斤。1987年8月,馬國良帶人修建水渠,他把整個渠道的線劃好、把別人的工段都安排好后,已經半天過去了,這時他感到身體很不舒服。但他不能休息,他馬上開始挖自己的那一份,一直堅持到中午,其他村民都已回家了。馬國良肚子疼得無力行走,就跪在地上,手腳并用,一步一步往家爬,最后昏死過去。后來被過路人送往醫院,醫生診斷為嚴重痢疾,需要住院治療。但馬國良吊了一瓶水后,又急急匆匆返回村里指揮生產。

  “村里人都說他好,我們家可把苦吃大了。”馬國良的老伴李秀花說起丈夫的“不顧家”,忍不住抹淚。馬國良為集體利益拼盡所有。1979年夏季,馬國良的一個孩子病了,但當時正是大忙季節,馬國良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忙村里的事,半夜才回來,根本顧不上照看孩子,兒子硬是錯過了最佳治療期,2歲的小生命不幸夭折。晚上,馬國良一進家門就聽見妻子的哭聲,一問才知道孩子不但已經死亡,并且鄰居已經幫著把孩子埋了。第二年,也正是大忙季節,馬國良整天在村里奔忙,妻子得了嚴重疾病也顧不上照看,直到妻子失血休克,被人送進縣城醫院輸血搶救后他才得知。那段時間,馬國良晚上無法安睡,他感到自己對不起孩子和妻子,對不起這個家。想到自己創建的村莊該建的都已經建好,1300多口人已安居樂業,也該顧一下自己的家了,所以就決然辭去村內職務。

  馬國良剛過了幾年清閑日子,但村子卻爛了。因為接任的村官辦事不公,又好占便宜,所以引起村民不滿,村里拉幫結派,一盤散沙……鄉上領導多次勸馬國良重新擔任村支書,許多熱愛集體的村民也來請他,馬國良自己也不愿看著村子繼續爛下去,就再次扛起了責任。就這樣,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馬國良三次辭職,又三次上任。每次辭職,都是因為家庭太窮,他一辭職,很快就能把家庭經濟搞好;他每次復出,都是因為村子太爛,他一上任,很快就能把村子搞好。

  馬國良常說:“干任何事情都得有核心,黨組織就是我們的核心。離開了這個核心,就會一盤散沙,什么也干不成!”所以每次上任,他首先就是把黨員組織起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馬國良能讓黨員發揮作用,一是他會抓思想教育,二是他能率先垂范。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好了,群眾就會跟著干。

  馬國良當村支書真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擔任村支書32年,沒占過公家一分錢的便宜,從沒向村里報過一張票、也沒用公款吃過一頓飯,他為集體辦事時都花自己的錢,所有辦公務的人來他都領到自己家里吃飯。對一切損害集體和群眾利益的錯誤行為,不管對方有多強,馬國良也絕不妥協,斗爭到底。因為馬國良辦事公平、大公無私,就是有人想和他找事,也抓不到把柄,所以大家都聽他的。

  許多人對馬國良的做法不理解,常有人在他耳邊說風涼話:“為你自己多掙些錢不好嗎?像你這樣的村官,一分錢的好處都沒,你究竟圖啥呢?”

  每次馬國良都會堅定地回答:“我是個共產黨員,為集體干事,為群眾服務,就是我的使命。只要我活著,就絕不放棄自己的使命!”

  不甘貧窮拓富路

  馬國良率領農民下山定居時,村里已實行了包產到戶,人們都是自己顧自己,但馬國良還是一如既往,整天帶領農民在村里苦干,早上第一個起床,晚上最后一個睡覺。不但自己幾次差點送了命,就連妻子也因他沒時間照顧而累得住院輸血,兩個孩子也因為家里貧窮早早輟學。馬國良對此一直深感內疚。

  1988年7月上旬,在近40度的高溫下,馬國良正帶著全村農民修路、挖渠、栽樹,汗水順著手臂不停地往下淌。這時鄰村的一位村支書走過來看了一陣,然后悠悠地問:“老馬,現在已經包產到戶了,所有人都在顧個人的事情,你這樣拼命干究竟圖啥呢?”

  馬國良一聽就來氣:做為村支書都不理解我,你還算黨員嗎?所以他沖著對方就吼了一句:“我認為為人民服務,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就是我們黨的閃光點!”

  這就是我們黨的閃光點:幾十年如一日,一心為公,一文不取,帶領群眾拼命苦干,建設自己的家園。而馬國良的生命也就在這里發出閃光。由于他一心為公、處處帶頭、剛正不阿,為全村黨員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所以全村黨員和村兩委干部都積極發揮先鋒帶頭作用,帶動全村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遇到困難也能想法解決。2005年7月,正值夏糧收割季節,西戈壁三組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洪水襲擊。洪水來臨前,馬國良及時組織全組黨員、帶領農民,搶救出5萬多斤糧食,然后爬上拖拉機,在1米多深的洪水中回家。洪水持續了三天,全組500多畝農田被淹,農田淤積的泥沙有1米多厚,許多農民都感到絕望。洪水過后,馬國良立即組織農民把農田的泥沙全部清走,把農渠和道路全部打通,當年就挽回局面,恢復了全組農民生產生活的正常秩序。

  洞子溝三組,原來在山上居住時農民窮得連吃鹽都買不起,現在已經成為全州最美的花園式村莊,在馬國良2015年辭職時村上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特別是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馬國良更是事事帶頭,奮力爭先,在全村先后引進了番茄、苜蓿等高產值產業,帶領全村人為了生活更美好而不懈奮斗,讓每個村民心中燃燒著希望,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

  目前,西戈壁三組到處綠樹成陰、果實累累、鮮花簇擁,成為全州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由三組帶動擴建的西戈壁村,已經讓1700多人在這里安居樂業。

  如今的西戈壁村在馬國良培養的年輕支書的帶領下干得風風火火,馬老已辭去村書記6年了,他現在清閑自得,覺得很幸福,兒孫滿堂,享受著天倫之樂,兩個孩子通過勤勞的雙手也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都有了自己的企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但他還不忘教育后代憶苦思甜,告誡他們“今天的幸福,是無數人的奮斗換來的,希望以后孩子們都能好好工作,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漂亮。”

  芳華不再,初心依舊。“作為一名普通人,我見證和參與了西戈壁村和國家的建設發展,也感到由衷的自豪。”馬國良說,“我將以‘發揮好黨員和勞模作用,帶出更多的優秀黨員和勞模’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村上發展,繼續發揮余熱,為把我村變得更美麗、更富裕而貢獻智慧力量。希望村上能夠借國家鄉村振興東風和黨的好政策,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俗旅游,整村推進農家樂建設,把西戈壁村建成昌吉州重點旅游區,讓大家生活得更好。同時在這新的一年里,我衷心祝福我的家鄉張家川越來越好,我的父老鄉親日子越過越紅火。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在線“麥積飛天”步行街第四 重磅!天河酒業新品,隆重上市(圖 麥積山滑雪場,正式開滑(圖) 天水在線“麥積飛天”步行街第三 天水在線航拍:天水城又下雪了(圖 天水在線“麥積飛天”步行街第二 “麥積飛天”在秦州區步行街首演 天水漢服愛好者舉行天水首屆大型 “麥積飛天”壓陣表演,天水“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