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水過后,天氣回暖,春日的阿陽大地萬物萌發。前兩天的一場春雨,拉開了張家川縣春播的序幕。

3月5日,記者走進龍山鎮鄭家村志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有的撒肥料、有的平整土地,還有大型旋耕覆膜一體機正在作業,來回穿梭的身影和轟鳴的機器聲奏響了春日的“復工曲”,走在田間地頭,遠遠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覆膜映入眼簾,鄉間農田都好像披上了一層潔白的“銀裝”,猶如一條舞動的銀蛇。

龍山鎮鄭家村黨支部書記馬旭峰告訴記者:“鄭家村志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共流轉土地520畝種植飼料玉米,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主要為養殖業提供飼草料,牲畜糞便用做飼料玉米種植肥料,形成循環農業!

張家川縣是傳統的畜牧養殖大縣,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又為當地發展畜牧業帶來了困境,扎實推進飼料玉米種植,既解決了飼草料供給結構性矛盾,又實現了種養結合、種養雙贏的目標,走出了一條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新路子。

龍山鎮農業中心主任馬勇說:“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龍山鎮黨委政府早安排、早部署、早動員,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工作,搶抓墑情,全力開展糧改飼玉米覆膜。今年,全鎮計劃種植飼料玉米8500余畝,用以保障轄區養殖合作社和養殖農戶的飼草料供應。”

據了解,龍山鎮針對全鎮不同耕地情況,分類進行指導,對已經解凍的耕地,及時旋耕覆膜,促進保墑增墑的措施,保證春播和前期生長所需水分,對沒有解凍的陰洼地,根據氣溫回升情況,及時覆膜,做到解凍一片,覆膜一片,確保覆膜任務全面完成。

當下正是果樹修剪的關鍵時期,記者在龍山鎮光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合作社組織20多名技術人員對果園里的蘋果樹開展修剪作業。技術人員分工協作,有的對果樹進行整枝修剪,有的涂抹愈合劑,確保果樹在生長過程中通風透光,為果樹的成花坐果打好基礎。

“這里的枝條有點密,中間的老枝需要剪掉,小枝暫時留下,粗枝用鋸子鋸掉,注意觀察整體樹形。”光大種養殖專業合作技術員一邊修剪,一邊講解春季果樹修剪的技術要點!按杭拘藜簦瑢^小的樹苗凍傷害較小而且發枝比較容易”。據悉,光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共種植蘋果樹1100余畝,每一棵果樹都要經過技術員的手修剪成型。
張家川縣緊緊圍繞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更好地提高農業的收入,提高農民的收入,全面落實“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努力實現農業特色產業遍地開花,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