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時節,處處是新綠,連片的農田一派生機,金黃色的油菜花在風中搖曳,辛勤耕作的農民開著覆膜機播種玉米……這是張家川縣張家川鎮南川村民復墾復種的場景。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叢生的撂荒地。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感謝政府政策宣傳,原來他認為只要在外面開飯館賺錢就可以,不用種地,田地荒了無所謂。實際上,自家種的糧食吃得放心,讓孩子們種地體驗生活是一種教育,保護耕地就是保護糧食安全。

這是張家川鎮扎實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撂荒地復墾安排部署,真抓實干的結果。通過積極推行農戶復耕一批、規模流轉一批、委托代管一批、集體助耕一批“四個一批”復耕措施,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同時召開鎮村干部會議、群眾知情大會、“主題黨日”等會議以及村級廣播、懸掛橫幅、張貼固定標語及新媒體宣傳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宣傳撂荒地復耕。組織鎮、村、組三級干部入戶摸清全鎮撂荒地分布位置、畝數、查明撂荒原因,及時將任務細化到各組、各農戶、各田塊。動員鼓勵勞動力富裕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流轉土地,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不斷盤活土地資源,為農民增收擴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路通,百業通,該鎮把興修產業路作為撂荒地整治復耕復種工作的“先手棋”,針對一些道路陡峭狹窄,農業機械設施難以到達田間地頭,復墾復耕難度大的地塊,積極利用挖機、鏟車等機械化工具,興修產業道路和農機路28公里,為撂荒地復墾復種打下了堅持的基礎,使撂荒田地重現生機。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