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之際,走進張家川縣龍山鎮鄭家村,放眼望去田間一片銀裝。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處處能聽到玉米覆膜機耕作的轟鳴聲……近日,在龍山鎮鄭家村500畝“糧改飼”全膜玉米種植現場,村民們搶抓墑情,一臺臺玉米覆膜點播機正來回,高效地精量點播作業。

今年,龍山鎮把糧改飼作為循環農業的主要抓手,以糧改飼和種養結合一體化發展為重點,在龍山鎮鄭家村飼料玉米示范點種植飼料玉米500畝,預計年產青貯玉米3000噸,收入360萬余元。

“去年我種了2畝飼草玉米,收入了2900多元,我家養的3頭牛飼料也有了保障。今年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全部種成全膜飼料玉米,幾頭牛也入股到合作社,自己給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收入很好。”龍山鎮鄭家村村民米鵬飛對收益很滿意。
畜牧養殖作為張家川縣特色優勢產業,長期以來,優質飼草供給不足、玉米秸稈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制約了畜牧養殖規模化發展,影響了群眾收入的提升。針對這一問題,龍山鎮鄭家村志洋合作社依托本地資源與區位優勢,利用上級扶持政策、產業項目等,采取村級自辦的方式,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工作主線,著力推進“糧改飼”和“種養結合”一體化發展,形成了以發展基礎母牛繁育、育肥為主體、以種植飼料玉米為依托的綜合發展體制。
龍山鎮鄭家村志洋專業合作社建成于2020年5月,總投資300萬元,牛棚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干草料貯藏室500平方米,青儲池500平方米,現基礎母牛存欄142頭,飼料玉米種植520畝,合作社預計年產值30萬元。

鄭家村志洋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旭峰告訴記者,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流轉本村土地500畝,為村民代養入股69萬元,涉及鄭家、馬黑曼、北河、官泉、南梁、馮塬、韓川等七村,合作社吸納附近農戶205人就地務工,年增加收入1200余元,通過合作社帶動,共幫助59戶167人實現致富增收。

近年來,龍山鎮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和農村“三變”改革,把“糧改飼”作為循環農業的主要抓手,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以集體經濟、村資源入股,社員以土地、勞動入股,合作社以資金、牛羊、技術、服務入股等形式,提高專業合作社規范經營,提高合作社產業附加值,增加經營收入,讓發展紅利全鎮共享,著力推進全鎮畜牧業發展,強力推進產業增產、農民增收、土地增效、生態增強目標,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