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張家川縣張棉驛鄉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多措并舉提升人居環境水平,掀起打造整潔有序、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熱潮,為推動“全鄉顏值”、提升鄉村振興實效、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日前,記者在張棉驛鄉廟川村看到,村民正手執鐵锨、犁耙等工具對村莊主、次干道及住房周邊的衛生進行清理;不遠處的沿石峽水庫公路旁,挖掘機、運輸車相互配合,修整路域環境;整個村莊干群齊心,分工明確,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上蔣村、張棉村等幾個村莊,看到每個村莊都是人員、機械齊上陣,聚焦衛生死角區域,集中力量進行專項清理整治。
在張棉驛鄉,“變”的是居住環境,“提”的是幸福指數。

今年以來,張棉驛鄉對全鄉11個村各自轄區內“五堆”、塌房爛院、殘垣斷壁、柴草場、雜物場全面排摸統計,建立臺賬,從公路沿線及村莊主干道向村內延伸,直至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田間地頭、荒山溝壑,全方位,無死角拆除莊內廢棄畜禽圈舍、清理宅前屋后垃圾雜物、治理溝渠河道黑臭水體、清理柴草堆,旱廁改建水沖廁……在張棉驛鄉,熱火朝天的人居環境整治場景隨處可見。一場全民動員、干群參與的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在各村組全面展開。

張棉驛鄉黨委書記馬興周說: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堅”行動開展以來,我們鄉立足實際,多措并舉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一是針對上蔣村、張棉村等公路沿線麥草場較多的問題,組織全民參與,利用機械將麥草打捆打包堆放,以此掀起村莊清潔行動的高潮;二是大力開展公路沿線環境衛生清潔和綠化亮化帶培土,全力打造公路沿線示范帶;三是通過建立鄉、村、組“網格化”常態化管理機制,推進“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治理模式;四是結合全鄉工作實際,進一步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評比機制;五是以 “一三三七”工作模式,對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任務細化督導,明確整改地點、任務、目的、時限、責任人,逐項推進落實。“村村有亮點,家家改面貌。”村民們說。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群眾更加認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前干活都在后面催著、攆著,現在積極性很高,很多衛生死角都得到清理,村里環境得到很大改觀,更重要的是對大家身體健康有好處!

如今的張棉驛,村頭扮靚了,村莊變綠了,村民切實感受到了綠色惠民的變化。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鄉共整治麥草場62個;整治亂堆亂放168處、亂搭亂建19處;清理垃圾94噸、河道溝渠59處;拆除殘垣斷壁29處;清理道路42.6公里。共栽植樹苗5萬余株,完成荒山造林350畝,公路沿線栽植8公里。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