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一大早,張家川縣川王鎮鐵洼村2組村民馬玉忠與鄰居海智榮騎著新買的福田三輪電瓶車,行駛在新硬化的村道上,他們準備去龍山鎮購買化肥。

“過去,這條路是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遇上下雨,容易摔跤。”海智榮說,這條村道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多虧政府為咱們老百姓辦了這一件好事實事,硬化了的水泥路,走起來就是舒服。”村民馬者不說。
這條新硬化好的道路從川王至鐵洼,本路段全長3.6 km,路基寬度4.5m,路面寬度3.5m,途徑陽山、下鐵洼2個自然村,該路段的建成將惠及群眾240戶1140人的出行問題。

“這條路以前一下大雨,路面的石子被雨水沖得凹凸不平,群眾出行非常不便。”該村黨支部書記馬錦說,為解決該村2、3組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2020年7月中旬,村上向上級部門積極匯報銜接,最終獲批后,當年10月初啟動道路硬化工程,并于今年1月10日完工,2月初投入使用。

縣交通運輸局項目辦主任杜真清介紹說,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四好農村公路建設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關于村組道路建設要向人口較多的自然村組傾斜的文件精神。2020年至2021年我縣建設自然村組道路101條217公里,總投資1.4億元,解決了全縣162個自然村的群眾出行難題,直接受益人口10萬余人。其中,2020年建設村組道路53公里,2021年建設村組道路第一批81公里,第二批83.46公里。今年計劃建設通村道路30條75公里,基本上解決全縣自然村群眾出行問題,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截至今年年底,全縣962個自然村全都通上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海智榮樂呵呵地說:“路硬化好了,運輸農副產品很便利。”長期以來,交通不便,是制約張家川縣鄉村發展的短板,隨著國家、省市對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投入的不斷加大,我縣交通落后面貌得到了較大改善,近幾年來,張家川縣通過路網改善工程、“暢返不暢”整治工程、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項目的實施,大力改善縣域路網結構升級達標和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已通暢鄉鎮、建制村路況質量,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改善群眾通行條件,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為張家川縣人民創造出滿意的出行條件。

在孔韓公路粱山段,張家川縣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汪志文說,“近幾年自然村組項目實施后,我縣926個自然村中919個通了硬化路,通硬化路率達到了99.2% 。鐵洼村是其中之一。咱們目前所在的道路是孔韓公路,該路全長21.6公里,是張家川縣通往莊浪的主干道,這條公路是2017年省上下達的提升改造項目,投資7900萬元,路線全長21.6公里,我們按照省級農村四好公路的模式進行了提升改造。目前,這條路涉及16個行政村,收益群眾8萬多人。這些路的實施提升真正意義上的成為公路建設服務群眾的最后一步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暢通了鄉村“血脈”,催生了鄉村面貌“蝶變”,吹響了鄉村振興“號角”。隨著一條條硬化道路的暢通,從村部輻射至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延伸而去。通組路通戶路就像一張蜘蛛網,織就了村民出行方便快捷,生活幸福安康的藍圖。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