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張家川縣15萬畝青貯飼料玉米陸續進入成熟期。連日來,各鄉鎮、合作社、種植大戶搶抓晴好天氣,組織人力、機械開展飼料玉米收割青貯,為牲畜越冬備足“口糧”,田地間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

9月5日,在張家川縣梁山鎮岳山村的飼料玉米地里,機聲隆隆,大型玉米青貯收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行行玉米齊刷刷倒下,粉碎后的秸稈被裝進車廂,一次性完成玉米秸稈的收割、粉碎、裝運等作業,并直接運往養殖場進行青貯。

正在田間組織農戶進行飼料玉米收貯的梁山鎮滿糧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滿糧說,自己今年種植飼料玉米1900多畝,由于管理到位,雨水充沛,玉米長勢喜人,從目前收貯情況看,平均畝產飼草3.5噸左右,按照目前每噸380元的收購價,加上每畝200元的補貼,畝均純收入800元左右。

現場指導飼料玉米青貯工作的梁山鎮農業中心主任馬貴明介紹說,2022年梁山鎮種植飼料玉米8632畝,建成丹麻流域3000畝種植示范點一處,輻射帶動岳山、唐劉等種植合作社12家,按照“先種后補”的原則,統一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給予種植補貼。為搶抓青貯黃金期,梁山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牽頭,調配機械,組建收割小分隊,推廣收割、揉絲、打包全程機械化作業。全鎮預計全株青貯飼料玉米1.1萬噸,目前,梁山鎮已收貯飼料玉米5630噸,預計9月底完成全部收貯任務。

據了解,青貯玉米是把包括玉米穗在內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經過切碎、加工后,用發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貯飼料,飼喂牛、羊等牲畜,不僅可以提高青貯飼料的營養價值,還具有適口性好、消化率高、制作簡便、成本低等優點,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了燃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符合國家環保政策,達到節耗的目的,同時是畜牧業養殖的優良飼料來源,深受農民和養殖企業的歡迎。

為發展壯大畜牧產業,確保畜牧業安全過冬,今年以來,張家川縣多措并舉抓好青貯飼料玉米的收貯工作。玉米秸稈成了當地農民眼里的“香餑餑”,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還充實了養殖戶的飼料袋子。

在馬鹿鎮龍口村青貯飼料玉米種植基地,集中連片種植的飼料玉米鋪滿層層梯田,綠油油的玉米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楊治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他介紹,龍口村的1000多畝青貯玉米已經和收貯企業簽訂了購銷合同,鎮上還協調收獲機和運輸車輛進行“一條龍服務”,省工省時還省心。

在馬鹿鎮豐牧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門前,連日來,滿載飼料玉米的車輛排起了長隊,農民群眾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有序過稱、青貯,一派繁忙景象。

在馬鹿鎮白楊村,連片的飼料玉米長勢良好,秸稈粗壯,葉片茂盛。收割揉絲打捆一體機在玉米地里來回穿梭,收割、揉絲、打捆一次完成,滾圓飽滿的飼草包散布田間,一派豐收景象。
馬鹿鎮白楊村揚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得錄指著眼前的這塊玉米地說:“自己總共種了近400畝飼料玉米,而且從翻地、種植、收割、打捆等作業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最大的好處就是省人工,高效快捷。”

馬鹿鎮副鎮長馬成科告訴記者,今年,馬鹿鎮緊緊圍繞“糧草兼顧、農牧結合、種養加聯動”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借助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糧改飼、撂荒地整治等政策措施,積極探索出一條“種養結合、以種帶養”的產業發展新路子。今年全鎮飼料玉米種植面積2萬多畝,涉及全鎮63家新型經營主體,42戶種植大尺,預計可收貯優質飼草10萬噸以上,能夠滿足全鎮養殖戶對青貯飼料的需求。同時,鎮上還積極協調種植戶與收貯企業簽訂飼料玉米購銷訂單,解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和養殖戶的飼草料需求,有效促進了飼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做好青貯工作,縣直相關部門和各鄉鎮高度重視,早安排、早部署,提前要求合作社、農機大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充分利用近幾天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組織人力、物力和機械力量集中收貯。縣畜牧中心提前安排部署,大力推廣青貯玉米收割機械化技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查看,掌握青貯玉米成熟度、幫助種植戶排查農機具故障,并對青貯玉米收割質量、安全拉運等環節進行跟蹤指導,為全縣青貯玉米收割工作順利完成提供堅實保障。

縣畜牧中心主任王學禮告訴記者,全縣共有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43臺、中小型飼草加工機械561臺,裹包機30余臺,相關部門積極協調調配鏟車約30臺,運輸車輛100余輛,跨區調運莊浪、靜寧、陜西等周邊地區大型自走式玉米收割機8臺,確保了收貯機械充足。同時,充分發揮全縣農機服務合作社作用,堅持定點加工與流動服務相結合、大型機械作業和小機械相結合的方式,搶抓青貯時節,開展收貯作業,大大縮短青貯時間,確保飼料玉米收貯數量和質量。

據了解,今年全縣共種植青貯飼料玉米15萬畝,主要選種了適應我縣自然條件的糧飼兼用型中早熟品種九洋818和五谷568,預計收貯青貯飼料50萬噸。青貯飼料玉米從8月中旬陸續進入收獲季,預計9月底完成收割任務。眼下,縣畜牧中心落實包片抓點工作機制,由科級干部帶隊,組建飼料玉米收貯專班,奔赴田間地頭,督促收貯進度,指導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組織大型機械搶收,確保豐產豐收。

近年來,張家川縣將現代飼草列入“4+2”產業體系,積極鼓勵群眾發展種養業,把“糧改飼”作為促進種植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草食畜牧業發展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種養結合、互動互促的草食畜牧業生態鏈條,積極構建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產業結構,為實現產業增產、農民增收、土地增效、生態增強奠定堅實基礎。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