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時節,走進張家川縣大陽鎮永陽苗圃園,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株株雪松、銀杏、梧桐、紅葉李、白蠟、月季等在這里徹底扎根落戶、長勢喜人,整個苗圃基地宛如一幅鋪青疊翠的畫卷。今年初,大陽鎮前期規劃在小楊村建設50余畝綠化苗木標準化繁育基地,是集生態化、精品化、園林化、集約化為一體的高檔苗木繁育、培育示范基地。

近日,在大陽鎮小楊村新農村旁邊的永陽苗圃園,工人們在陽光下揮動著小鏟子,把土裝入花袋,再把苗木栽入,現場一片生機與綠意。

“大家仔細一點,土要拍得細綿一些,先裝三分之一,再放入花苗,苗木要放正,再放土,裝好了擺整齊,澆水時不容易倒。”苗圃園負責人張玉琴在基地里一邊指揮工人干活,一邊說道,我們請了相關專家來勘察,發現這里的氣候和土壤都適合種植苗木,交通也便利,前景可期。

“我們苗圃園從今年3月份建園以來,吸納附近五六個村的婦女來園里務工,平均每天用工人數達到七十人。我們從外地引進各種樹種、花卉和經濟林樹種,為全縣城鄉綠化美化亮化提供優質的自育苗木。目前,引進、種植的各類樹種花卉長勢良好。”張玉琴介紹道。

目前,園內培育苗木涉及松柏類、喬木類、藤本類及草本類花卉30余種,栽植各類苗木12900株。計劃搭建灌木類、草本類花卉設施塑料大棚10畝,培育四季玫瑰、衛茅、水蠟、紫葉矮櫻等適應我縣自然環境的小灌木,及仙客來、雞冠花、紫茉莉、芍藥花等草本花卉和松柏類、藤本類造型樹。

特色項目也讓附近村民收益。今年55歲的太原村村民侯托兄一直以來都是靠種地維持生活,沒有其他收入。今年苗圃園種植苗木需要大量工人,她就趕緊報名,不僅實現了增收的愿望,也當上了小組長。侯托兄高興地說:“我年齡大了,出去打工不方便,自從苗圃園開園以來,我就一直在這里務工,每天能掙一百多元。這個苗圃園對我們婦女幫助很大,既能就近掙錢又能照顧家里。”

經過半年多的建設,苗圃園已初具規模。“明年,苗圃園對面再建成40畝的草坪培育基地。今后,這一片將成為村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陽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海強表示,不同樹種隨季節更替發生顏色、特征變化,環保且更具觀賞性。

據了解,永陽苗圃園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豐富種類、花木兼顧”的原則,著眼鄉村振興綠化需要,引進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豐富樹種結構和花色品種,改變我縣春季綠化時間短的傳統狀況,培育適應本地自然環境和氣候特點,能夠實現春、夏、秋三季供應,豐富我縣綠化苗木種類,滿足城鄉建設對各類優質綠化苗木的需求,為建設幸福美好張家川、喜迎自治縣70周年縣慶做貢獻。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