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張家川縣深入挖掘縣域內關山文化、民族文化資源,積極開發文旅產品,讓文化“美起來”、產業“強起來”,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詩和遠方交相輝映。制定了《張家川縣建設文旅農康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全力打造圪垯川遺址、馬家塬遺址、張家川“花兒”、關隴古道、關山草原、云鳳山森林公園等文旅品牌,關山大景區(秦家塬景區)開發一期項目進展順利,平安草原景區旅游開發項目運行良好。成功創建馬關鎮新義村、恭門鎮天河村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支持發展田園綜合體1家,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6家,新建星級農家樂4家,培育發展文旅農康融合新業態3家。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A級旅游景區6處,四星級賓館1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處,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15家,規模化農家樂18家,文旅農特產品加工企業12家,文旅農康融合新業態5家。2022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142萬人次,旅游收入 4.6億元。

文化惠民潤民心。2022年,博物館共接待各類參觀者5.8萬余人次,圖書館接待讀者2.5萬余人次。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文化進家庭“五個一”活動。錄播了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豐富了節日期間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組織開展了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主題書畫作品網絡微展,共展出書畫作品百余幅。組織開展以“喜迎二十大·文化鄉村行”、“文化進萬家·歡樂下基層”、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惠民演出20余場次。結合“中國旅游日”、“5·18國際博物館日”、“6.11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展宣傳展示活動10余期。組織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90場,累計觀眾達2.2萬人次。組織開展以文抗“疫” 我們在行動書畫展、線上服務“不打烊”、豐富群眾“宅”生活等線上聲樂、舞蹈、書畫、非遺惠民活動30余期。充分發揮博物館文物資源優勢和社會教育功能,組織舉辦“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倉專題展覽,參觀人數達12000余人次。線上線下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社會教育系列活動30余期,開展精品文物圖片展“六進”活動20余場次。先后組織舉辦了以4.23世界讀書日為主題的系列活動12項。開展了以“講甘肅故事 誦時代華章”為主題的第二屆“玫瑰書香”線上經典誦讀活動暨“隴右尋珍”2022年第一期閱讀推廣活動,我縣選送的5件作品獲獎。舉辦了以“追憶崢嶸歲月·品讀紅色經典”為主題的第五屆“書香張家川”紅色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舉辦了“快樂童年·粽享閱讀”、“文化溯源·品味端午記憶”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了以“清涼一夏·相約關山”為主題的2022年關山文化旅游系列活動。舉辦了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火土之藝、陶風瓷韻等系列專題展、廉潔文化精品歷史劇《謝瑤環》文藝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動,受眾人數達2.8萬余人次。

弘揚傳承,遺產保護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花兒保護傳承條例》,積極組織開展張家川“花兒”省級傳承人考核、申報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設立了張家川花兒傳習所,成立了張家川縣花兒藝術協會,在張川鎮中學、馬鹿中學、付川小學、長寧小學等地建立了花兒傳承保護基地,初步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花兒傳承保護機構及專兼職隊伍網絡。2022年,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又授予縣文旅局基層立法聯系點,為《條例》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巧手·非遺”“舌尖·非遺”“文創·非遺”“康養·非遺”“服飾·非遺”五個類別為主題,組織非遺項目“張家川花兒”、“十三花”等參加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省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線下產品展銷、2022年“千山萬水 就愛天水——天水市非遺購物節”等展示展演活動,銷售額3萬余元。特別是今年9月份,縣人大常委會邀請新華社及省市媒體深入我縣,就張家川“花兒”立法保護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對擴大張家川“花兒”對外影響力,提高非遺傳承保護水平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截至目前,全縣有省級、市級、縣級和官方未公布的花兒傳承人共267人。其中:縣級傳承人共44人,市級傳承人10人,省級傳承人2人。已故國家級傳承人1人,現正在重新申報中。

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縣政府與15個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簽訂了2022年度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按照文物屬地管理的原則,靠實鄉鎮、部門主體責任,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文物安全工作格局。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馬家塬遺址和河峪摩崖石刻安防項目基本完成。圪垯川遺址入圍2021年度全國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考古發掘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馬家塬遺址M3展示棚提升項目已經國家和省級批復。馬家塬遺址和東漢河峪摩崖石刻安防項目有序推進。文創產品研發成效顯著。積極組織參加天水市“博通杯”文創大賽,我縣選送的2件作品榮獲優秀獎。

2022年,全縣體育工作堅持以“體育惠民、普惠均衡”為主線,以“全民健身”為引領,不斷提升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發展水平,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體育強國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體育強省的實施意見》號)要求,制定出臺《張家川縣關于加快推進體育強縣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張家川縣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現已正式印發實施,為我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為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組織舉辦了以 “喜迎二十大·舞動新阿陽”張家川縣第四屆廣場舞大賽、“喜迎二十大·歡度中秋節”等系列文化體育活動。組隊參加了天水市“奔跑吧·少年”乒乓球比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全縣15個鄉鎮255個行政村及全縣中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普查登記工作,為“十四五”時期科學配置設施、優化資源利用、發展體育產業提供了依據。

2022年,總投資5600萬元的馬家塬出土戰國馬車文化展覽館項目和張家川縣圖書館遷建項目穩步推進。總投資8233萬元的關山大景區(秦家塬景區)開發一期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編制等前期工作。總投資1700萬元的平安草原風景區旅游開發建設項目正式啟動運營。投資328萬元,實施馬家塬遺址和東漢河峪摩崖石刻安防工程,計劃年內建設完成。投資70萬元,完成了園樹梁、新義梁、小嶺子梁3個廣播電視轉播臺和縣級播控中心廣播電視設施設備更新。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博物館預防性保護項目、金屬器文物保護、書畫修復項目通過省文物局結項驗收。投資63.5萬元,實施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18家;投資37萬元,建成籠式足球場1個;投資80萬元,建設多功能運動場2處;完成2022年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項目健身路徑設備安裝12家,價值24萬元。同時,加快推進關山大景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建設。目前,我縣已與公航旅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相關事宜細節正在進一步洽談中。
今年以來,全國及周邊市縣(區)以及我縣先后發生疫情,為防止新冠疫情通過全縣文旅行業傳播,我縣3次緊急關停全縣文化旅游體育等場所,取消了各類演出、展覽和群眾性文化活動。關停期間,不間斷開展執法巡查檢查,全面督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近期,按照國家疫情防控“二十條”和“新十條”有關精神,在科學分析綜合研判基礎上,全縣文化娛樂市場、體育場館和景區景點已全部恢復開放,嚴格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進一步強化文旅行業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制定下發了《張家川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2022年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局領導班子成員各分管領導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清單》,先后組織全縣文旅經營各單位(企業)負責人召開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會議6次,與各經營單位簽訂了《張家川縣2022年度文化旅游行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靠實了主體責任。組織開展文旅行業安全知識培訓2期,開展應急演練4次。組織文旅系統干部職工開展新安法知識答題活動,參與人數達150余人,有效提升了行業從業人員安全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突能力。組織開展文旅行業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共出動360余人(次),檢查行業單位120余(次),排查問題隱患12條,已全部整改到位。

對網吧、娛樂場所、體育場館、影院、景區景點、文物等行業領域的監管,結合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統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緊盯春節、清明、五一、端午、國慶等節假日,持續開展“雷霆行動·2022”掃黃打非、校園周邊環境整治、不合理的低價游、養老詐騙、房屋建筑、燃氣危化品安全等安全隱患大排查專項整治行動。持續開展無證照經營場所、“黑車”、“黃牛”、“假導”的整治工作,有效保障我縣現有12家娛樂場所、3家網吧、1家影院、1家星級酒店、27家體育健身場館、6個A級景區均合法規范有序經營。截至目前,共出動文化執法人員230余人次,檢查各類場所720余家次。
加大非法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整治力度,加強對“村村通、戶戶通”、應急廣播的監督管理,全力做好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圓滿完成了“兩節”、“兩會”、“黨的二十大”等重要保障期廣播電視播出與傳輸工作。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