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農家庭院,一雙巧手舞動;捆捆七彩塑繩,陣陣歡聲笑語!边@是記者來到張家川縣馬關鎮草灣村一戶專門進行手工編織籃制作的農戶家中的初印象。

在尋常百姓家我們經常能見到一種生活用品——藤條編制而成的收納籃,各式各樣、大小不一,或被用來做菜籃子、或被用來做果盤,以前的人們往莊稼地里送飯時,會用這樣的竹籃做打包籃,容量大攜帶又方便,因此這類編織竹籃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必不可少的家庭生活用品。

時過境遷,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政策指引下,如今鄉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家戶戶都用上了智能家電,收納用品也各式各樣,在民間傳統手工藝品“打包帶編織籃子”似乎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時,一種新型材料的編織籃在一些農戶家中悄然煥發起生機……

李胡林是馬關鎮草灣村三組的村民,從自我愛好發展到帶動村莊庭院經濟的號召人,她身體力行的描繪出“美好鄉村生活靠雙手的創造”的美好畫卷,也從自身向我們展示出如今的美麗鄉村只要勤勞好學,人人都可以有致富經,日日都有好盼頭。“我從小就有編織方面的愛好,從小就喜歡織毛衣呀,織帽子呀這些的。這幾年身體不太好,農活也干不了太多,我通過網絡平臺看到別人編織的各種籃子很好,我很喜歡,于是我就開始從網絡平臺上照著視頻自學這種編織技藝!崩詈窒蛴浾呋貞浧鹱约簩W習手工編織籃的緣由,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悅和幸福。

李胡林從網絡上購買了一些藤條和塑鋼帶,現在的這種新型材料顏色鮮亮且耐磨耐用,李胡林的編織手藝又好,學習能力也很強,她編織出各色各樣的藤條花瓶、籃子、背簍、收納箱等等,很快就吸引了村里面親戚鄰居的目光,大家紛紛前來購買,一傳十、十傳百,買的人多了,宣傳的人多了,想學的人也多了起來。就這樣,李胡林從開始的三四人帶動到如今十幾人的編織隊伍,在閑暇時間這些勤勞的婦人們聚在李胡林家院子里進行手工籃編制,大家都跟著她學,編的又好又多,庭院經濟在一雙雙巧手中發展起來了。

一根細細的七彩塑繩能編織出形狀各異的手工藝品,智慧的勞動人民永遠有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和能力,李胡林將愛好“變現”,用七彩塑繩編織出自己的絢麗人生。關于未來,李胡林還有更多的想法和更大的心愿:“我還希望能再多帶動一些人,如果有更大的銷售量,我很愿意再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