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七十年崢嶸歲月,七十載春華秋實。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營造“迎縣慶、抓項目、促發展、惠民生、聚人心”的濃厚氛圍,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在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策劃開設【感恩奮進七十年同心筑夢新時代】專欄,通過視頻、文字和圖片等方式,全方位宣傳展示自治縣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的優異成就,激勵全縣各族干部群眾以喜迎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為契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傾力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張家川貢獻力量。
初春的天氣尚還有些料峭,但在張家川縣川王鎮碧晟生態農業“陽光玫瑰”葡萄基地里,馬達村黨委書記馬錦民帶領大伙兒正干得熱火朝天——開溝、運肥、鋪料、填土……這份“甜蜜”事業自去年開啟,如今記者再來到訪,已是一派新景象。“2022年10月我們栽種了10畝1000株‘陽光玫瑰’苗子,現在已經破苗萌芽,長勢喜人!”談到第一批“陽光玫瑰”葡萄苗的種植情況時,馬錦民如是說道。

川王鎮碧晟生態農業“陽光玫瑰”葡萄基地負責人楊建剛正在駕駛小型挖掘機進行開溝工作,他就目前的工作情況向記者作了介紹:“我們這個大棚現在正在開溝、窩肥、窩糞、填土,為三月份的栽植葡萄苗做準備工作。”據了解,該產業園預計在今年3月下旬再栽種15畝1500株“陽光玫瑰”葡萄苗木。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食物觀”,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自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川王鎮以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產業發展為抓手,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碧晟生態農業“陽光玫瑰”葡萄基地的建成投產為馬達村村集體經濟增收帶來新的增長點。據了解,馬達村“陽光玫瑰”項目與陜西楊凌雨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訂單,由其提供2-3年的葡萄苗,成熟后公司收購,可實現“當年栽植、次年掛果、三年回本盈利”的高效收益。同時,碧晟生態農業“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園的建成對馬達村冬季賦閑在家的村民來說也是一樁喜事,三組村民楊勇剛告訴記者:“原先冬天時節,我們都閑在家里,自從村上建了大棚,就有了活干,一天100塊錢,一來活也輕松,二來補貼家用,很好!”

川王鎮黨委書記李敏在對2023年川王鎮重點工作的說明中也提到要在產業發展上聚焦。“按照全縣‘4+2’產業發展模式,緊扣我鎮‘十百千萬’產業發展布局,圍繞‘兩園區三基地四產業’建設目標,建好馬達村陽光玫瑰葡萄種植產業園,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用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