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鎮位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西南部,是一個回漢雜居的少數民族聚居鄉鎮,為切實推動民族團結創建工作與鄉鎮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縱深發展。大陽鎮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探索“四個點”工作法激發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活力,凝心聚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創新發展。
瞄準思想意識“中心點”,樹牢民族團結“風向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市縣關于統戰工作的會議精神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干部集中學習及每月固定“主題黨日”活動之中,采取靈活多樣、多措并舉的方法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運用群眾熟悉、樂于接受的“土”語言深入村組開展宣傳教育,切實做到部署、落實、考核三到位,使全鎮24個村級黨組織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主心骨,形成“強意識、促團結、求發展”的強大合力。

找準文化融合“坐標點”,繪制民族團結“同心圓”。以“思想相互統一,文化相互交融,發展相互依存”為抓手,立足鎮情實際,依托圪垯川仰韶文化遺址,結合本土農耕文化和各族民族特色文化,精心打造“大陽鎮民族團結鄉村記憶館”1處,深入挖掘傳統服飾、民俗習慣、建筑歷史等民族特色。先后建成雲臺山休閑娛樂園、大陽河風情線、太原村體育活動中心、步行街商業綜合體,便于各族群眾日常休閑消費和開展文藝文體活動,每年定期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濃情端午節”、“環雲臺山健康跑”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注重將農村致富能人、“田秀才”、“土專家”等吸收進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機構,常態化開展“文明家庭”“民族團結家庭”先進典型評選活動,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與民族團結相融合。

抓準產業發展“發力點”,拓寬民族團結“致富路”。緊扣“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緊跟全縣“4+2”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緊貼我鎮“五園一線三中心”產業布局規劃,以提質增效為主線,加快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依托大陽鎮中藥材深加工廠,在全鎮現有大黃、黃芪、黨參等3000畝中藥材的基礎上,建成普通大棚20座、冬暖棚4座,大力培育新品黃芪、紅芪、黨參等中藥材,玉黃菇、羊肚菌等食用菌,建成以藥食同源、綠色康養為主的70畝康養生態產品試驗示范園,改造飲片加工及食品加工生產線2條,全面推動全鎮中藥材產業鏈條化發展,生產車間年加工藥材飲片和食用菌類5000噸,解決各民族就業增收300余人,逐漸走出一條以產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跨越式發展新路子。

盯準民生民情“保障點”,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結合“群眾說事干部解題”實踐活動,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和項目推進等工作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引導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各族群眾作出示范,切實發揮好共同致富、團結和諧、互幫互助的帶頭作用。通過開展辦實事、走訪慰問、志愿服務等活動,積極為各民族、弱勢群體提供“零距離”親情化、個性化服務,解決各民族群眾最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實現基層各項工作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同頻共振、有機融合。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