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七十年崢嶸歲月,七十載春華秋實。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營造“迎縣慶、抓項目、促發展、惠民生、聚人心”的濃厚氛圍,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在所屬網站、“印象張家川”客戶端等全媒體平臺策劃開設“感恩奮進七十年同心筑夢新時代”專欄,通過視頻、文字和圖片等方式,全方位宣傳展示自治縣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的優異成就,激勵全縣各族干部群眾以喜迎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為契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傾力打造民族地區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張家川貢獻力量。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引擎”。70年來,張家川縣按照國家、省市戰略部署,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項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全縣面貌日益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圍繞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的總體要求,精準擴大有效投資,不斷優化投資結構,項目建設呈現規模、結構和效益同步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支撐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以來,全縣先后推進建設90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48億元,著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實現了“增量”“提質”雙突破。

項目儲備接替有序。近年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項目謀劃工作,樹立了“項目為王”的發展理念,緊扣國家重大政策、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突出轉型創新提速、產業集群提能、基礎設施提質、載體支撐提優,謀劃推出一批利當前、增后勁、管長遠的重大項目。記者從縣發改局了解到,2023年謀劃縣級清單項目257項,總投資514.8億元,計劃完成投資79億元;謀劃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110項,總投資129億元;謀劃儲備專項債券項目101項,總投資427億元;謀劃縣慶項目2大類20項,總投資239億元;謀劃一攬子政策項目349項,總投資852億元;謀劃“強縣域”項目269項,總投資490億元;謀劃以縣城為載體推進城鎮化建設項目288項,總投資481億元;謀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項目63項,總投資81億元。

項目爭取成效明顯。項目前期工作直接影響和制約項目建設,是項目落地建設的必要階段。前期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效,前期工作進度直接影響項目建設時序。在項目謀劃及爭取過程中,張家川縣持續深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提質增效改革,全面推廣投資項目“容缺審批+承諾制”、“六多合一”集成式審批改革,進一步壓縮工程項目審批時限。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推動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用地、規劃許可、穩評、環評、能評、水土保持、施工許可等審批手續加快辦理,為項目的申報創造條件,2013年以來,共爭取中央預算內、專項債券、省級專項等各類項目到位資金103億元。

城鄉面貌變化明顯。根據相關資料,2013年以來,投資重點建設項目572項,完成投資502億元。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順利通車,靜天高速公路順利實施,改建三級公路53公里,整治“暢返不暢”672公里,硬化自然村組道路534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目標,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98%。富川水庫下閘蓄水,新建堤防78公里、高標準農田7.2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3.58平方公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359戶12133人,推進實施危房改造12407戶,實施棚戶改造3126戶,建設經濟適用房495套,有效改善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東城區、西城區、北城區開發扎實推進,龍山、恭門等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打造了一批“清潔村莊”和美麗鄉村示范村,2022年全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38.2%,較2013年增長18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高歌猛進,趕超跨越激情滿懷。70年來,張家川縣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全縣上下呈現出政通人和、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挑成,張家川發改人將以更寬的眼界、更廣的胸懷、更大的格局、更大的魄力推動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譜寫新的篇章。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