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人工智能,或許你很難一下子把這些詞語和鄉村孩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可當你走進張家川縣胡川鎮中學創客工作室,看到滿屋子的獎牌和學生們“鼓搗”出的作品,那種科技創造的熱情一定能感染到你。

說起這些作品,都離不開一位叫張亮的信息技術老師。這位有著熾熱“科技夢”的老師,自2021年在學校開設人工智能與創客教育以來,激活了眾多學生的“創新細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小“發明家”。

近日,胡川鎮中學張亮創客名師工作室的學生楊旭、丁花同學的創客作品《隴上旅行伴侶》《基于Arduino的智能自習室》,在榮獲張家川縣第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天水市第六屆青少年科創大賽佳績的基礎上,經推薦評審成功晉級第37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4月14日至17日,楊旭和丁花同學將代表全市參加全省的角逐和終評展示活動。
在學校的創客工作室里,擺放著許多學生的作品,其中一輛極具地域特色的馬車格外引人注意。它就是楊旭同學的創客作品《隴上旅行伴侶》。“它前半部分以‘馬踏飛燕’為原型進行設計,后半部分以‘黃包車’為原型進行設計,突出愜意和舒適,融入古樸與環保的元素,充滿科技感,既宣傳家鄉歷史文化,又提升旅游體驗感。車的遮陽棚由溫度傳感器來測量溫度,當溫度達到設定值的時候,遮陽棚就會自動打開。”楊旭介紹道。

離參加省上的比賽時間很近了,中午放學后丁花同學就在張亮老師的指導下繼續優化她的參賽作品,她和參加比賽的同學要利用中午、晚上放學和周末業余時間,刻苦鉆研摸索。“還有十天就要參加省級總決賽了,要加強對程序的設計、外觀的調整,再鞏固一下我們之前所學的知識,對我們的答辯內容進行調整,一些必要的我們會進行細節化的調整。”信心滿滿的丁花同學說道。
由于學生們對科學的探索欲高漲,張亮老師和同事高建明老師利用中午、下午的休息時間,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式語言,將深奧的科學原理深入淺出地講給學生們聽。每一組的同學經過反復討論、調整測試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老師們都會耐心細致指導并手把手地教。

七年級學生楊琳說,參加了學校的創客社團,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通過電腦編寫程序,每一項程序都需要我們不停地去調整測試,每完成一項任務我們都會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們也能夠充分結合各領域知識,開動腦筋,將想象力與實踐動手充分結合。在編程中,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樂趣。比如說,我制作的這個智能小區的系統,可以讓人們進出小區門更方便,用科技讓生活更便利。
正在使用3D打印機打印作品的八年級學生楊昊介紹說:我學習創客編程兩個學期了,創客編程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了,思維更加敏捷了,能用更多的方法解決學習上的困惑。我準備參加天水市第三屆“浪潮杯”創客編程暨人工智能大賽,基本上每天的課余時間加之周末我都要跟著老師多訓練、多摸索,力爭讓我的參賽作品更完美。

指導老師高建明給七年級學生馬春蘭和她的搭檔提出合理建議,讓他們作品的外觀更加精美。對著鏡頭馬春蘭自信地說:“我們設計的作品是風扇與蜂鳴器開關,我們準備參加市上的比賽,我負責解說與編程,擺亞萍負責手工制作與創意,咸建軍負責PPT與拍攝。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隊員之間怎么合理分配工作,還讓我明白冷靜才是解決問題的重點,合作才是不斷進步的源泉。”

在創客工作室外面的無人機穿越迷宮賽訓練區,七年級學生王濤和搭檔正在進行無人機飛行程序的編寫,對于無人機的操作他倆已經很熟練了。“第一次接觸機器人編程,我感覺好神奇,一串小小的代碼竟然可以控制無人機做任務,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吧!我的無人機程序設定好后會從6號營角起飛,通過穿越圓環、識別卡牌、降落在7號營角,然后開始穿越迷宮,一步步探索,走出迷宮并自動返航。每次無人機成功返航,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王濤興高采烈地說道。
張亮老師介紹說,我們學校開設了創客社團,緊緊圍繞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項目,開展3D打印、人工智能、趣味編程、智慧交通和無人機等項目內容,致力于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創客教育教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傳統思維的改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用心得做好創客教育,不忘初心做創客。

據了解,胡川鎮中學是一所九年制鄉村學校,全校六百多名學生雖然都是農村孩子,但他們個個都是小“發明家”,還多次在國家、省、市、縣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大獎,這都離不開學校對創客教育的重視。
2021年以來,胡川鎮中學克服資源貧乏等困難,購進裝備,開設少兒編程課程。經過兩年的摸索嘗試,從最初的三個孩子,已經發展到二十一名學生的創客社團,中小學生都有參與,科技創新的項目從機器人發展到創客、人工智能、無人機、智慧交通等多個項目,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體系,編寫了自己的創客教材,同時也成立了創客張亮名師工作室。學生們多次出征各級各類人工智能與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國家級獎項2人次,省級獎項4個,市級大獎15個,縣級大獎8個。

教學相長,通過開展創客教育開闊學生眼界、提升綜合素養,同時也成就了學校,學校也被授予“天水市人工智能先鋒號”,同時被中央電教館確定為全國302所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校之一。創客教育為鄉村的孩子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田地。
“我們學校將落實‘雙減’政策與創客教育相結合,精心打造創客工作室,開展創客技術培訓,組建創客社團,精心組織社團活動的開展,逐步為孩子們搭建起科技創新平臺,著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意識,點燃鄉村孩子的科技夢想。”胡川鎮中學政教主任米文波說。

近年來,張家川縣科協立足四個面向和四個服務,加強職責定位,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科普大篷車六進活動為抓手,通過搭建創客平臺,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持續增強全縣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懂科學、愛科學的濃厚氛圍。尤其在去年第六屆科創大賽中,全縣參加競賽的作品達到350余件,胡川中學的參賽作品達10余副,并且在全市全省的競技中榮獲了更好的名次。縣科協副主席毛志斌說,縣科協將認真籌備第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廣大青少年搭建更好的創客平臺,持續增強科技就在身邊的切身體會,為強科技行動培根鑄魂、注入新鮮血液。

記者手記:胡川鎮中學的學生們都來自農村家庭,他們的父母或是務農或是外出打工,在客觀條件落后的情況下,創客教育無異于是給學生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這門創新課將科學的種子埋在學生的心中,給予他們開闊的視野和發自內心的自信,未來,他們還將繼續憑借自己的智慧與熱愛拼搏進取,努力變身為“科技達人”。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