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是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切實提高全社會對維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2023年甘肅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公益宣傳活動在張家川縣啟動,集中向公眾展示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的經驗和成效。

活動現場,宣布了2023年甘肅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作品獲獎名單,宣傳工作人員為群眾發放了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等資料及宣傳品。天水市生態環境局、林業草原局、畜牧獸醫局還在現場設立了宣傳咨詢臺,就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政策答疑解惑。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甘肅生態類型多樣,物種資源繁多,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得我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不斷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體系。省生態環境廳也初步編制完成了《甘肅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022-2030)》,為全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導遵循。目前,全省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10種,高等植物6500種,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地158個,總面積為990.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3.27%。

天水地處西秦嶺山地到黃土高原過渡帶,是渭河上游水源涵養區與中游水土流失區的交錯地帶,也是中國南北生物的過渡帶。近年來,天水市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為抓手,積極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監管,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明顯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市林草覆蓋率達到41.1%,有高等植物171科847屬2511種,浮游植物6門45屬,脊椎動物5綱32目1亞目79科207屬257種,浮游動物4類17種。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