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70年來,歷屆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大代表心系群眾所需,踏實扎根基層,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承諾,彰顯了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為助推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代表力量。
70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讓我們一起聽“代表說”奮進的張家川!

馬蕓是天水市第八屆人大代表、張家川縣交通運輸局職工,1997年7月參加工作,作為一名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人員,既是交通建設管理系統的參與者,也是全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實際見證者。

談起張家川縣70年來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喜人變化,馬蕓作為參與者很驕傲,也很自豪。她說,我縣一代代交通人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搶抓國家交通發展的政策機遇,掀起交通建設的一次次熱潮,全縣交通運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向好的轉變,實現了從“整體滯后”到“瓶頸制約”到“初步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跨越。

馬蕓告訴記者,近十幾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強國”以及“四好農村路”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守人民交通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交通之為”回應“民生之呼”。2015年12月,天平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我縣長期以來沒有鐵路運輸的歷史。隨著國道G566莊天二級公路、張恭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我縣至天水的行車時間從原來的2.5小時縮短至1.5小時,人民群眾日常出行、交通物流運輸、經濟社會發展更加便捷高效;通過先后實施農村公路路網改善工程、鄉鎮建制村“暢返不暢”整治工程、自然村組道路硬化工程、“窄路加寬”提質改造工程、養護維修工程,全縣公路網通達深度顯著提升,路面狀況明顯改善,農村公路樹狀網絡基本形成;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大力推行路長制,開發農村公路公益性養護就業崗位290個,全縣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累計投資3170萬元,建設鄉鎮“五位一體”交通運輸綜合服務中心13個,建制村客運?奎c114個,鄉鎮建制村通車率、通硬化路均達到100%,實現了“鄉有客運站、村有簡易站、路有?奎c、村村通客車”的目標任務,2022年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2021年9月,“兩權歸企、公車公營”的全新運營模式正式開啟,首批“公車公營”巡游出租車正式投入運營,解決了城區群眾打車難、群眾對出租車滿意度低等問題。2022年7月,以實施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為導向,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交通體系,城市新能源公交車順利開通運營,開啟了張家川縣公共交通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據了解,近十幾年是張家川縣交通發展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投資力度之大、公路建設里程之長、建設速度之快均超過了全縣交通建設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從1984年的255.03公里增長至2022年年底的1814.3公里,通達全縣15個鄉鎮、255個行政村、926個自然村,增長率達到了611.4%。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縣域內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G566西吉至天水公路和S221涇源至石槽溝公路為“十”字型的公路網主骨架,縣鄉公路為干線,通村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